正文

《我们为什么旅行》第五章 巴别塔(2)

我们为什么旅行 作者:小鹏


第一排吃完后,迅速回归城市的阴暗角落,他们的位置被后面的人填补。第二排人坐下后,还没等盘中倒入新的食物,他们就用那一条条粉红色的舌头把盘子里剩下的残渣舔得干干净净……

回到客栈,我跟老板说起刚刚所见,他自然并不惊讶于我看到的景象,“那每天都会发生。在詹西,这样的施舍站有三个。每天去吃救济餐的有几千人。都是有钱人在布施,到了星期二,所有寺庙也会有施舍,景象会更壮观。”

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之下的那部分印度人每天是如何用十个卢比维持生命的。

首先说吃。施舍站和寺庙不会让任何一个人饿死。当然,以那些穷人的生活水准衡量,那些黄绿色的汤水已是不错的食物。而且印度人大多吃素,即使有钱人也不大会把鸡鸭鱼肉列

入菜单,五谷杂粮显然不会贵到哪儿去。

再说住。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大街上、公园里、火车站,到处都能见到衣衫褴褛的乞丐裹着报纸在露天过夜,即使在孟买、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北印度的冬天虽然寒冷,但以印度人的顽强生命力,挨上三个月就又能等到春暖花开。

穿。女人一块布裹身,男人一块布裹裆,这已足够。穷人所用布料相当节省,鞋袜都算奢侈品。一年四季或几年穿一件衣服的人不在少数。

其他。印度有全民公费医疗政策,大病小病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14岁以下儿童上学免费,大学学费50年不变,一直都是每学期180卢比(人民币30块),这点学费穷人也能付得起。

以上列出的生活明细账是那两亿最贫穷的印度人可以活下去的原因。而且印度人普遍都有宗教信仰,他们认可此生的穷困,抱怨前世的孽因,盼望来世的美好。所以在印度,大多数穷人都能生存下去。

生活已经如此举步维艰,那有限的十个卢比只能用作生存保障,根本不会有多余钱财用来投资。所以十个卢比在穷人间流通永远只是十个卢比,而几百万卢比在富人之间转一圈,就有可能变成千万。这应该就是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