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为什么旅行》第五章 巴别塔(3)

我们为什么旅行 作者:小鹏


在那些等待晚饭的眼神中,我的镜头捕捉到一双最明亮的,来自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当他打量世界的时候,世界恐怕没有注意到那双眼睛的清澈。很快,清澈也会变得混浊。

我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转身离开。

柬埔寨小孩的笑与泪

写完在加纳利群岛安享晚年的老人,我又想到了一群生活在柬埔寨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他们,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下午三点,我来到洞里萨湖岸边的码头,要从这里坐船前往水上浮村。虽然浮村隶属柬埔寨,却世代居住着来自越南的移民,至今这里的官方语言仍旧是越南话。就像在欧洲一些城市郊外安营扎寨的吉卜赛人,也把看手相、演杂技以及小偷小摸之类的谋生手艺延续到今天。

在码头跟坐在船头翘着二郎腿的船夫谈好价格,他又不紧不慢地说:“等你参观完村子,正好就要日落了,洞里萨湖的日落,比吴哥窟的好看一百倍。”听他这么一说,我又满心满脑地都是日落时的紫色霞光,他继续不紧不慢地说:“不过要看日落,还得再加5美元。”他太聪明了,知道如何利用旅行者的贪婪,还知道欲擒故纵的精髓在于提前下套。

木蓬船驶离码头,沿着一条狭窄的河道前行。马达声惊飞了一只水鸟,呼啦啦地拍着翅膀,在湛蓝的天空中警惕地盘旋。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有个出口连着湄公河。每年雨季,湄公河水灌入洞里萨湖,湖水面积足足能扩大三倍,将广袤的草地、沼泽淹没。而一到旱季,湖水又会倒流入河,灌溉了湄公河三角洲的万顷良田。这简直就是一项纯天然的水利工程, 护佑着河湖两岸人民的风调雨顺。

越往前行,湖面越来越宽,水上浮村的轮廓也渐渐在眼前呈现出来。那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船屋,看起来都很破旧,用四根竹竿撑起四方的天空,再用茅草铺在屋顶,四面墙就是几块花布。从其中一间船屋被风吹起的“门”朝里望去,一边挂着两张吊床,另一边放着几样炊具,就再没其他了。也有一些船屋用铁皮当墙,看起来风吹雨打都不怕,不过这可是热带,住在铁皮屋子里,就像住在烤箱里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