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一个“吃货”的吃货文本(1)

无非求碗热汤喝 作者:张佳玮


文:瘦竹

如果说“吃货”不意谓着一种品味,那最少它也意谓着一种资历,由此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两类人:“吃货”和“非吃货”。“吃货”们虽然在“非吃货”们面前不敢露出某种自得,但论起吃来,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露出某种“久在江湖的”的自信。

在张佳玮最近推出的新书《无非求碗热汤喝》中,我就处处感到这种自信,我喜欢自信并且自信得有理由的人,而张佳玮恰恰就是这种人。早年他也曾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奖,按年纪说,应该和韩寒算是一拨人,但他没有韩寒聪明,不知谈“民主”是如今最热门的话题,也不知人民群众的G点在哪里,所以他只好低调做人,老老实实看书,写字,曾有若干体育评论见诸报端,并结集成书,也曾写过小说,虽然没有热卖,但竟然也慢慢红了起来。《无非求碗热汤喝》虽然是一本谈论吃的书,但即使是那些可口的食物,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年张佳玮的修练来。

吃人人必会,人人必需,我以为只有在一个人老了以后,闲得无聊,才会写写自己的“吃货”心得,但张佳玮让我认识到这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断,他年纪轻轻竟然吃出一本书来,让我这个一大把年纪的人又不服气又佩服得紧。论起自己的创作动机,张佳玮在他的《无非求碗热汤喝》后记中如是说:“天下之事,莫大于食。世界版图再云谲波诡,权贵天骄再怎么呼风唤雨,真正对世界影响深远的,还是小民百姓们的一日三餐。”,正因为张佳玮的平民经历,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担心他会告诉我们那些我们只闻其名的大餐如何好吃。

80后张佳玮出生在无锡的一个小户人家,所以这个未来的小“吃货”吃货生涯不得不从南方寻常人家的一日三餐开始,无论他长多大,无论他走多远,妈妈熬出的热鸡汤和外婆慢慢做出的“外婆菜”都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及长,等他的舌头伸得越来越长,他所品尝到的也无非是我们在家乡的小餐馆里随处可以吃到的食物,以及我们出差到一个城市里可以随时品尝到的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但就是在对这些寻常食品的“评头论足”里,我们所见识到的绝不只是那些食物给我们舌头的刺激与快感。当你眼睁睁地看着张佳玮把馒头、油条、豆浆、豆腐、米饭、猪肉等等烹饪成一篇篇巨文的时候,你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不免会发出会心的一笑。他虽然时时把吃挂在嘴边,但他所描绘其实就是我们寻常平姓的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不难在他的文字里找到自己曾经的经历。

即使在这些对寻常生活的描绘中,我们也时时见识一下张佳玮的活泼和幽默,比如他形容女孩子对甜食的热爱:“女孩子们百挑千拣吃一口米都恨不得算算卡路里,唯独对于饭后甜点来者不拒。张爱玲为首的女中豪杰纷纷发表论说女人的什么什么通向心灵,我倒觉得,对甜味最敏感的舌尖味蕾,才是女人最容易投降的部位。”比如他说吃汤包的感觉:“吃汤包有点象一见钟情,只来得及惊鸿一瞥伊的绝世容颜,来不及细看一眼,就吧唧吧唧地爱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