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为世范做人师》2.学礼知礼才能立(8)

行为世范做人师 作者:刘冰


你们问我学经典先学什么?我说师德教育先学《弟子规》,学一个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纲,实际上记住这八句话就全悟道了。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女,要孝敬父母;在学校我们是老师,是员工,要友爱同事。《论语》说得好:“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很简单,这个人从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单位来当老师则专门跟校长对着干,少啊!如有例外,纯属偶然。他不顶撞领导不顶撞长辈,却去颠覆政权、抢银行,这是没有的事。所以,组织部门选贤能,要看他从小是否孝敬父母,结婚了是否恭敬岳父母、公婆。

有的人称呼老师,在老师前面加名字是不对的。你的老师叫李四,说李四老师你好,不可以,那是老师、长者的名讳。林黛玉念到父母名字时,宁愿跳过去不念或者变个音。我们则不同,学西方都叫名字,跟爸爸都是哥们儿。中国特色是什么?长幼有序。

这次在台安,六位外宾受到了台安县委、县政府鲜花迎接,警车开道,政府把宾馆全包了。这些外宾站起来,整整齐齐给县长鞠躬,对这样的领导干部感恩。县长没见过这个,还真有点儿受宠若惊不习惯,嘴动着没说出来话。外宾看着我,问我他说什么,我说,他说他很感动,礼多人不怪呀。他可能一瞬间话没有说上来,幸好我反应快,这叫应变能力。老师有时候得要面子,因为客人是我请来的,得照顾面子,不能让当地的官员没面子。我们的干部,看到了这样的场面,真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不是没词了,这样感人的举动,咱得学呀,见贤思齐嘛。

学传统文化,要懂得认祖归宗,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问过大学生,有的能够叫上来爷爷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太爷爷的名字,再往上就甭提了,你说可悲不可悲。都想要个儿子,可是连传宗接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连自己的祖宗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传承中华文化?要孩子干什么!现在,在香港万姓先祖纪念堂,能够找到的姓氏已经两万多个了。这是我的老师倡导的,让炎黄子孙懂得认祖归宗。

当老师的经常要点名,新生入学了有个名字不认识,老师要是问学生这个字念什么,一定会丢面子,很尴尬。那是老师学习得不够。老师应该带头学《百家姓》。过去,我是这样指导那些做老师的学生:遇有学生的名字不认识,你就先别念出来。哪个字不认识你就跳过去,等都点完了,再问“哪个同学没有点到啊?”同学举手了,“叫什么名字?”这个学生一念,你写个白字记下来就知道了。然后对学生说,对不起啊,老师给漏了。其实哪里是老师漏了,是真不认识。这个时候还得保持老师的尊严,不能说不认识,否则学生一入学就会对老师的知识面、能力产生怀疑。

我们做老师也是经常被学生考。我的文凭是小学毕业,初中读了一个半月就上班了,家里生活困难,也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我是1978年有了两个孩子以后才上的大学。读大学一年级时我就教大学四年级的课,所以有很多同学就又变成了我的学生。当时我很年轻,三十几岁长得像二十几岁,给辽宁省的青年作家讲课,讲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名篇《红与黑》。小老师往台上一站,台下有四五位学员举手,老师,这个问题怎么讲,那个问题怎么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回答。我就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六个,我充其量也答不上两个半。这些问题有哲学、逻辑学、历史的,我只是一知半解,回答肯定不会圆满,又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所以我把六个问题写完干脆不讲了,随机应变,站在那里严肃地说:“问题我已经写完了,我只知道天下一件事,不知道天下所有的事。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名篇欣赏——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有关讨论在我讲课之后。今天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答记者问的。”我刷刷几下就把黑板擦了,那些学生愕然,小老师还挺厉害的。其实这样不过掩饰了我的心虚,自己不会还挺有胆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