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与女儿的教育故事(1)

让"中游"的学生游上来 作者:白惠珠


很喜欢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的这句话:什么是雕塑?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多余的东西。于是,普通的石料在他的手下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去掉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去掉孩子性格发展和品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消极因素,孩子的性格就变得阳光、品格就变得优秀;去掉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孩子就变得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勤奋努力……

老师和家长就是帮助孩子去掉“问题”的人。遗憾的是,不是每个家长都有罗丹的“手法”。

有个女生,文静、乖巧,像只安静的小白免。我总想让她参与到集体中来,于是下课授意学生去拉她玩,她立刻流露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后来再留心,发现她只要是和好朋友单独相处的时候,小嘴巴就能不停地说,脸上的笑容也很灿烂——虽然还是那种静静的浅笑。

我想:原来孩子的性格如此啊,于是放心了。

可是,后来与她妈妈谈过一次话之后,我的想法又改变了。

那是刚接这个班不久的一天下午。放学了,女生的妈妈带着她来到我的办公室。落座之后,她说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我说,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挺好,是个让老师喜欢也非常省心的孩子,只是学习成绩还处在中等水平。

家长听了之后,流水一般娓娓地讲道:女儿小时候非常聪明,上幼儿园时就认识很多字,能背好多首古诗;女儿小时候可活泼了,在很多人面前唱歌跳舞都不怯场……最后,家长说:“现在她的学习成绩不好跟性格有关。”

我下意识地看了女孩一眼,对她笑了笑。

家长接着说:三岁那年,孩子生病发烧需要打针,因为害怕,她在医院哭着要从我怀里挣脱。一个我认识的老护士见了,强行把孩子按趴在她的腿上,用腿夹住孩子的身体,强行褪下了孩子的裤子,孩子惊恐地叫喊着……

我的手做了个下按的动作,让她不要再往下说。

我纳闷:怎么能让孩子重温如此恐怖的场景呢?我一边这样想,一边转向女孩鼓励地说:“没事儿,小孩子从小都怕打针。”

可家长依然滔滔不绝:“不是没事,对她的影响挺大的。从那以后,她就变了,变得胆怯、内向,并且越来越严重,我真担心她会不会得自闭症。”

我在心里惊呼:太糊涂了,怎么能当着孩子的面这么下定论!我指着门口对女生说:“你帮老师个忙吧——到教室看看值日生做完值日了没有?催促他们做完值日赶快离校。”

支走女生,我很严肃地对家长说:“请你以后不要再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件事了,这只能使她更内向,更不爱与人交流,并且为自己的内向和不自信找托词、找借口。即便真的是这个原因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你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淡化它对孩子的影响,而不是强调。”

试想,幼儿时期本来已经不记得的事情,就这样一次次被妈妈唤醒,难怪她平时总是少言寡语。其实,正是妈妈的做法增加了她与人交往时的障碍,进而由性格因素影响到学习……

可是,我失望地发现,我说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和重视。她不以为然地说:“没事,这些孩子都知道。”就把话题转到了另外的事上了……

不难看出,女孩妈妈认识到了孩子的问题,也自认为找到了影响孩子性格发展的原因,更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很用心——及时找孩子的班主任沟通。却不知,正是她过于“重视”的一味强调,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一次次揭“伤疤”(我猜测她也对别的人说过)的做法,不但没有打开孩子的心锁,反而使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并且,时间越长,孩子越陷入自我、越少参与集体活动、内心的开放度也变得更小……一旦孩子的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还奢谈什么学习成绩提不提高呢?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家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是个成功人士。

相反,有个从小说话口吃的男生,却屡屡在学校和省市各级的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五年级时,还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的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