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条件养育》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4)

无条件养育 作者:(美)艾尔菲·科恩


现在让我们回到阿比盖尔的问题。有条件养育认为,给她讲故事或用其他方式继续向其表达我们的爱,只会鼓励她变本加厉地发脾气。她会发现吵醒了弟弟也没关系,拒绝洗澡也无所谓,因为她会将我们的爱解读为对她刚才所作所为的强化。

而无条件养育则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乃至看待人性。就动机而言,无条件养育会更多地从“内在”、而非“外在”去寻找阿比盖尔行为的理由,我们无法从诸如对其过往行为做出正面反应之类的外在角度机械地解释她的行为。或许她只是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控制了,或者是产生了一种她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挫败感。

无条件养育理论认为,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简言之,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孩子不是受训的宠物,也不是计算机,输入某些程序就可以预测他们的反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其中一定有许多不同的理由,其中有些理由会彼此紧密关联。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理由,不能单纯地对其结果(即行为)做出反应。事实上,每个理由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手法。例如,如果阿比盖尔的反抗实际上是因为害怕我们过多关注刚刚出生的弟弟,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她打开心结,而不只是压制她表达自己内心恐惧的方式。

在尽量理解和处理造成各种具体行为的各种具体原因的同时,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阿比盖尔需要知道我们爱她,无论发生过什么。事实上,今晚我们的拥抱尤其重要,她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分辨出我们的爱是不可动摇的。这会帮助她完成伤口的修复。

在任何情况下,施以任何程度的惩罚都不具建设性,可能会刺激她再次哭闹。即使惩罚让她暂时停止了哭闹,或成功地让她在第二天晚上因惧怕激怒我们而没有表达她自己的感觉,其造成的整体影响都不会是积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首先因为其并没有解决阿比盖尔头脑中的问题,其次因为我们让她吸取教训的行为很可能在她看来是我们在收回对她的爱。从普遍意义上讲,这会导致她更不开心,或许还会让她感觉孤独和无助。从具体意义上讲,这教会她认定自己只有在乖乖听话时才会被爱,或者才是可爱的。我稍后提到的现有研究结果均力证了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经过多年潜心思考,我意识到行为主义理论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有条件养育,还有其他因素。请再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孩子在大哭,显然很伤心,此时父亲上床将孩子搂在怀里,给她讲《青蛙与蛤蟆的故事》,孩子安静了下来。有条件养育拥护者会对此惊呼:“不!不!不!你这是在强化她的不良行为!你是在告诉她淘气顽皮也无所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