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条件养育》第二章 爱·给予和撤回(12)

无条件养育 作者:(美)艾尔菲·科恩


这令我们自然而然地质疑那种声称“表扬是好的,因为孩子需要它”的理论。如果你急需赚钱,且只有一份无须动脑、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可供你选择,那么你只能接受它;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是可取的,这只意味着我们随遇而安。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但如果除了批评和忽视,他们能够得到的仅是以其行为为标准的认可,他们也只好欣然接受,然后带着隐约的不满足感,回过头索要更多的表扬。可悲的是,有些自己童年时没有得到多少无条件爱的家长,误解并臆断孩子的问题是缺乏表扬,于是他们喋喋不休地对自己的孩子说“做得好”,导致又一代人没有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爱。

许多家长向我反映这些理论听起来不太顺耳,尤其是第一次听到时。听到有人说自己对孩子做错了事已经够令人难受的了,当听说某种你引以为豪的养育行为——例如,表扬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感觉良好——事实上是弊大于利的时候,简直是雪上加霜。

我发现有些人对此的反应是提问:“那该如何做呢?” 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问题——只要我们是在探索可以取代“有条件养育”整体理念的办法(稍后阐述),而不只是寻求对孩子说话方式的表面改变,即换汤不换药的改良版“口头表扬” 。

有些人会感觉很不舒服,还会开上几个神经兮兮的小玩笑:“嘿嘿!这么说我不能直接告诉你我喜欢你的书了?因为这样就是在表扬你啦!嘿嘿嘿……”①我对此表示理解,接受一个全新的理念需要时间,尤其是一个需要我们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进行重新思考的理念。我们不得不去习惯它、试着接受它,在过渡期里我们的不适感会通过很多途径表现出来。

有些人会怀疑自己会不会因此是一个坏家长,因为自己长期依赖“爱的撤回”和“正面强化”(即使从未使用过这些标签)。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来不曾有人邀请他们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或者提供证据去挑战那些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给孩子更多的表扬和“暂停”。

不过仍有些人选择不征求建议、不试着自我开解,也不忧心忡忡。相反,他们拒绝接受这些批评,并貌似正当地指出,从大局看,我们还可以比“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热情”做得更加差劲。的确,每天都有更加差劲的养育行为在对孩子实施。不过这不是恰当的比较——至少对于那些想尽力成为好家长的人来说。因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