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接通地脉》(9)

接通地脉 作者:陈忠实


你让我荡气回肠 *

这是一组令我荡气回肠的石雕雕塑群。在我阅览的过程中,无意识间涨起关于一个民族的豪壮之气和骄傲的情怀,脊梁顿然挺直起来。

我们的历史太过沉重。大小王朝的兴起和颠覆都演绎着杀戮,是以无数的生灵涂炭为代价的。以理性和情感的双重视角审视五千年的文明史,都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不容苟且的严峻。然而,我不想沉湎在明杀和暗陷的痛切之中,尤为珍惜更加敬仰历史进程中的阳光。世间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仰赖太阳,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开创和推进,是由那些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的人实现的完成的。我看他们就是我们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撒播阳光的人。这组群雕所选取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以及开凿架铺栈道的工匠,都是富于建设和创造意义的阳光英雄。我便心领神会,这组石雕的创作人与我看取历史的心情相吻合。

这组名为 《 华夏龙脉 》 的雕塑镶嵌在秦岭腹地,恰切而又传神。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横亘在华夏大地中腰巍峨雄浑的秦岭,是相伴母亲河——黄河的父亲山,正恰如既威严持重又摇曳多姿的龙。秦岭把中华大地分隔为南北,形成北国岭南无限风物风情的万千气象,更哺育和影响着华夏悠久的可资骄傲于世界的文明的进程,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立独秀于世界的个性与风采。一百一十五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人,始祖炎帝和黄帝族居之地以及陵寝,都紧依着父亲山——秦岭的北坡。盘古当是后人创作的概括了他们精髓的神化了的英雄。石雕群中遴选的人物,都是对华夏文明具有开创意义和对中国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英雄,既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是龙的精神的彰显和象征。他们组合在一起,镶嵌在秦岭,正构成一部简约的华夏文明史,也张扬体现着秦岭内在脉象——龙脉。

巍峨雄浑的秦岭,史圣司马迁冷峻地视为“天下之大阻”,在中国第一浪漫派诗人李白眼里,竟然是一唱三叹为“难于上青天”。今有四万筑路专家和工人,以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和无坚不摧的成就事业的雄心和毅力,把一条最直接便捷的高速公路铺展在秦岭之间,成为岭南岭北人民的阳光坦途,也为秦岭这条华夏龙注入了新的血液,让这龙脉更富于活力和灵气。雕塑家无疑是深得古今神韵的大手笔,着力铆劲处可见刀锋利刃粗犷的刻痕,精雕细刻处显现着绣花裁纸的丝丝入扣的纹路,可以猜想艺术大家对民族精英的敬仰之情,也可感知洋溢着的才华。这样,就有了一组震撼人心的 《 华夏龙脉 》 的雕塑,与作为龙的象征的秦岭融为一体,铸成永久。

2007.8.14 二府庄

第一次借书和第一次创作 *

上到初中二年级,中学语文老师搞了一次改革,把语文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种课本,汉语只讲干巴巴的语法,是我最厌烦的一门功课,文学课本收录的尽是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名篇,我最喜欢了。

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是 《 田寡妇看瓜 》,一篇篇幅很短的小说,作者是赵树理。我学了这篇课文,有一种奇异的惊讶,这些农村里日常见惯的人和事,尤其是乡村人的语言,居然还能写文章,还能进入中学课本,那这些人和事还有这些人说的这些话,我知道的也不少,我也能编这样的故事,写这种小说。

这种念头在心里悄悄萌生,却不敢说出口。穿着一身由母亲纺纱织布再缝制的对襟衣衫和大裆裤,在城市学生中间无处不感觉卑怯的我,如果说出要写小说的话,除了嘲笑再不会有任何结果。我到学校图书馆去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进图书馆的门,冲着赵树理去的。我很兴奋,真的借到了赵树理的中篇小说单行本 《 李有才板话 》,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名字记不得了。我读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更加深了读 《 田寡妇看瓜 》 时的那种感觉,这些有趣的乡村人和乡村事,几乎在我生活的村子都能找到相应的人。这里应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我平生读的第一和第二本小说。

我真的开始写小说了。事也凑巧,这一学期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刚刚毕业的车老师,不仅热情高,而且有自己一套教学方法。尤其是作文课,他不规定题目,全由学生自己选题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真是令我鼓舞,便在作文本上写下了短篇小说 《 桃园风波 》,大约三四千字或四五千字。我也给我写的几个重要的人物都起了绰号,自然是从赵树理那儿学来的。赵树理的小说里,每个人物都有绰号。故事都是我们村子发生的真实故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转入高级,把留给农民的最后一块私有田产—— 果园也归集体,包括我们家的果园也不例外。在归公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冲突事件,我依一个老太太的事儿写了小说。同样不能忘记的是,这是我写作的第一篇小说,已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这年我十五岁。

车老师给我的这篇小说写了近两页评语,自然是令人心跳的好话。那时候仿效苏联的教育体制,计分是五分制,三分算及格,五分算满分,车老师给我打了五分,在五字的右上角还附添着一个加号,可想而知其意蕴了。我的鼓舞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同桌把我的作文本抢过去看了老师用红色墨水写的耀眼的评语,一个个传开看,惊讶我竟然会编小说,还能得到老师的好评。我在那一刻里,在城市学生中的自卑和畏怯得到缓解,涨起某种自信来。

我随之又在作文本上写下第二篇小说 《 堤 》,也是村子里刚成立的农业社封沟修小水库的事。车老师把此文推荐到语文教研组,被学校推荐参加西安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评奖。车老师又亲自用稿纸抄写了 《 堤 》,寄给陕西作家协会的文学刊物 《 延河 》。评奖没有结果,投稿也没有结果。我却第一次知道了 《 延河 》,也第一次知道发表作品可以获取稿酬。许多年后,当我走进 《 延河 》 编辑部,并领到发表我的作品的刊物时,总是想到车老师,还有赵树理的田寡妇和李有才。

2007.12.10 二府庄在灞河眺望顿河 *

我准确无误地记得,平生阅读的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是肖洛霍夫的 《 静静的顿河 》。

我读初中二年级时,换来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姓车。他不仅让学生自选作文题,想写什么写什么,而且常常逸出课本,讲些当代文坛的趣事。那时正当“反右”,他讲了少年天才作家刘绍棠当了“右派”的事。我很惊讶,便到学校图书馆借来刘绍棠的短篇小说集 《 山楂村的歌声 》,读得很入迷且不论,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刘绍棠说他最崇拜的作家是肖洛霍夫,我就从这儿知道了 《 静静的顿河 》。捺着性子等到放暑假,我把四大本 《 静 》 借来,背回乡村家里。

我的年龄不够农业合作社出工的资格,便和伙伴们早晚两晌割草,倒不少挣工分。逢着白鹿原上两个集镇的集日,光一天后晌在农业社菜园趸了黄瓜、茄子、西红柿、大葱等蔬菜,天不明挑着菜担去赶集,一次能挣块儿八毛的,到开学就挣够学费了。割草卖菜的间隙和阴雨天,我在老屋后窗的亮光下,领略顿河草原的美丽风光,骁勇剽悍的格里高利和风情万种的阿克西妮娅。

小说里的顿河总是和我家门口的灞河混淆,顿河草原上的山冈,也总是和眼前的骊山南麓的岭坡交替叠映。我和伙伴坐在坡沟的树荫下,说着村子里的这事那事,或者是谁吃了什么好饭等等,却不会有谁猜到我心里有一条顿河,还有哥萨克小伙子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娅。我后来才意识到,在那样的年龄区段里感知顿河草原哥萨克的风情人情,对我的思维有着非教科书的影响,尽管我那时对这部书的历史背景模糊不清。我后来喜欢译文本,应该是从这次 《 静 》 的阅读引发的。此后便基本不读“说时迟那时快”和“且听下回分解”的句式了。

书念到高中阶段,我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肖洛霍夫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 顿河故事 》,便借来读。平时功课紧张不敢分心,往往是周六回家时,沿着灞河河堤一路读过去,除了偶尔有自行车或架子车,不担心任何机动车辆撞碰。这部集子收录了大约二十个短篇小说,一篇一个故事,集中写一个或两个人物,几乎都是顿河早期革命的故事,篇篇都写得惊心动魄。这是肖洛霍夫写作 《 静 》 之前的作品,可以看做练笔练功夫的基础性写作,却堪为短篇小说典范。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高考名落孙山,回到老家做乡村教师,确定把文学创作正经作为理想追求时,从灞桥区文化馆图书室借到肖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 《 被开垦的处女地 》。小说写的是苏联搞集体农庄的故事,使我感到可触摸可感知的亲切,总是和我身在的农业合作社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设想把作品中的人物名字换成中国人的名字,可以当做写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小说。

直到前几年,我才读了他的那篇超长短篇小说 《 一个人的遭遇 》,这是他最后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算是把他的主要著作都拜读了。写作这个短篇小说时的肖洛霍夫,从精神和心理气象上看,完全蝉蜕为一个冷峻的哲思者了。他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2008.1.1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