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网络新新词典》新型“奴隶”

网络新新词典 作者:风君


7 新型“奴隶”

【房奴】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因为抵押贷款购买商品房而不得不将收入的相当比例用于还本付息,从而使日常生活压力巨大、消费行为受到压抑、整体生活质量下降的个人或家庭。

考源:“房奴”,顾名思义就是“房屋的奴隶”,喻指购房给人带来的奴役般的沉重。这一词语的出现是伴随着2002年以来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而来的。2005年后,房价已经上涨到了普通人较难承受的高位,2006年4月,《中国青年报》以《购房成不能承受之重 31 8%房贷一族成“房奴”》为题对住房市场中购房者压力过重的现象进行了报道。主流媒体中首次出现“房奴”一词。之后,这一略带自嘲,却又无比辛酸的新名词就成了广大为圆住房梦而背上沉重负担的“有房一族”的代称。据该篇报道所称,当时我国已有31 75%的贷款购房者房屋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此类人群由于背负了沉重的还贷负担,导致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购房成为其“不能承受之重”。

辨析:对不少普通家庭来说,购买一套商品房,甚至需要夫妻以及双方父母共同出资,其结果就是家庭储蓄率的降低和负债比例的提高。对社会而言,由于“房奴”需要偿还房贷,导致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影响经济总体发展。“房奴”一般为刚性需求、自住需求,所以购房非但不能使其获得投机利润,反而造成生活贫困化。网上早有“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阶级”的说法,是对高房价所导致的社会中层阶级消亡,贫富差距加大所带来的“M型社会”的直观写照。在高房价之下,本应成为社会发展有生力量的80后一代纷纷“房奴化”,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他对社会长期发展带来巨大的隐忧。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何?显而易见,高企的房价和贷款利息的上升是造成“房奴”现象的直接原因,但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推动GDP增长并获得政绩而抬高地价;预期房地产升值而引发的投机风潮;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过量发行信贷,审查机制缺失甚至默许弄虚作假;消费者对超前消费理念的过度接受,又因为“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思想而对住房消费产生强烈偏好,这一切都促成了“房奴”群体的生成和壮大。更加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政府、银行、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博弈之中,购房者由于本身的弱势和信息不对称,加之大量炒房客的存在,使所谓“抵制买房联盟”根本无法形成。相反,当房价进入上升通道后,成为“房奴”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正如一些网民所说“买了房,虽然就此成了房奴,但至少有套房;如果不买,等到房价继续上涨,想做房奴都做不成了”。而现实却不幸被其言中,于是“房奴”在背负沉重负担的同时还能乐见房价上升带来的“资产增长”,而坚持不买房的,则成了彻底的“傻空”。“房奴”现象究竟何时才能消失?恐怕只要房地产依旧被既得利益群体当做财富转移、资本积累的工具,这一群体就将继续存在下去。

相关词:傻空

【车奴】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买车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却因为养车成本太高反而让自己活得很吃力的购车群体。

考源:“车奴”一词应是从“房奴”所开始的这类造词方式衍生出来的。超前消费理念的迅速蔓延,汽车价格的下降,也使贷款购车成为了常见购车方式。不过,一些车主发现由于油价的日益攀升,以及各项养车费用的水涨船高,燃油税的开征,用车成本已经成了自己不小的负担。“买得起车用不起车”成为一大现象。如果是贷款购车,还贷又是一个负担。于是,本来为了提高生活而买来的汽车,反而拖累了生活。于是此类人便被称为“车奴”。

辨析:相对“房奴”,人们对“车奴”的态度往往不如前者那么同情,认为其属于打肿脸充胖子自讨苦吃,或者是有车族自己在渲染悲情气氛。有人认为,汽车毕竟不像房子,可以是“刚性需求”,价格上的负担也不如房贷沉重。既然经济不宽裕,为何要买车?不过,“车奴”的出现,也确实反映出当前汽车市场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厂家为追求产量销量而大肆宣传,鼓吹汽车所带来的全新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理性的超前消费倾向,忽略了自己的支付能力以及未来价格变动的风险。等到各项税费上涨,才发现自己有些难以承受,不得不“拮据”用车。这其实也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态度:将其当作自身生活水准提高的象征、可以向他人炫耀的面子,而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一个会不断折旧并需要不断付出运营成本的物品。所以,要避免成为“车奴”,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使汽车服务于人,而不是人受累于汽车。

雷同词:捧车族

【卡奴】

词义:又称“卡债族”,是指拥有大量信用卡,并利用其透支功能过量消费,以至于收入无法还清所有债务而不得不支付金融机构所规定的循环利息、违约金,造成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甚至不得不以债养债或进行信用卡套现来冲抵债务的消费群体。

考源:“卡奴”的首次使用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随着信用卡的流行而出现。台湾的新闻媒体在2000年之后首先正式使用该词,之后大陆地区的信用卡热潮亦升温。这一词汇可能经由台湾传来,也可能在民间自行生成。2005年后,“卡奴”已成为描述信用卡债务沉重人群的流行词汇而在网络及平面媒体广泛使用。除了自身背负信用卡债务的“卡奴”外,还衍生出了替别人偿还欠款(多为父母替子女)的“背卡族”概念。

辨析:“卡奴”的出现,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从个人角度看,缺乏理财观念、过度透支消费是造成信用卡债务的主要原因。刷卡消费相比现金消费容易模糊消费者的金钱支出感,提升消费快感,造成消费过量。刷卡人对自己的未来偿债能力过分高估,导致最终无力偿清债务而使得其由于利滚利,违约金等而越来越多,到最后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而从社会的层面来看,“卡奴”是整个社会崇尚超前消费、拉动经济、刺激需求的必然结果。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获得高额利息及贴现收入,大量发行信用卡而疏于对持卡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使其踏入债务陷阱,最终成为无法自拔的“卡奴”。超前消费固然能刺激经济一时,但却会留下许多隐患。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某种意义上就是以“今天花明天的钱”而著称的美国人过度借贷,透支未来,导致居民储蓄率长期位于负值,并最终在房地产贷款市场造成次贷危机的后果。“信用卡”最终却造成了信用危机,这无疑偏离了其初衷。因此,养成合理理性的消费习惯,适度透支但不竭泽而渔,建立理财观念,不要被社会潮流牵着鼻子走,才是消除“卡奴”现象根本办法。

雷同词:卡债族、背卡族

【白奴】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即“白领奴隶”的简称,指虽然身为白领,却因为薪资水平有限及各种沉重的生活负担而使自己的经济生活困顿、经济与社会地位发生错位的一个群体。

考源:“白奴”本意是身为白色人种的奴隶,而在今天,却是指“作为白领的奴隶”。本来,“白领”一词所指称的脑力劳动者阶层给人以高人一等的感觉,是“小资”群体的中坚力量,可随着生活成本的日益提高,“卡奴”、“房奴”、“车奴”层出不穷,最终“白领”本身也成了“白奴”。2007年左右,“白奴”一词开始在网上出现并流传,也正是在“房奴”、“车奴”等词语已经广为流行之后。

辨析:“白领”本来是中产阶级的标志,如今却成了“白领奴隶”,夸张调侃之余,也说明了这一职场称呼的泛化和分化。许多中下层的“小白领”虽然平日衣着光鲜出入办公楼,可实际收入未必高于“蓝领”,工作压力又十分巨大。加上城市消费水准的提高、房价的上涨,使得白领们或为了生活、或为了光鲜外表,纷纷提前消费,并陷入到各种债务之中,成了“房奴”、“卡奴”、“车奴”、“证奴”、“上班奴”,收入的大半被用来还债,甚至发薪日成了还债日。于是,“白领”就沦为了“白奴”。在世界范围内,“白领”逐渐低收入化、层次化也是一个趋势,说明了社会及职场流通渠道的阻塞。三浦展的《下流社会》一书,就清晰勾勒出原本号称中产阶级最为壮大、“一亿国民中流化”的日本社会,也在经历“向下流动”的过程。而在中国,城市白领阶层刚刚有所萌芽,“布尔乔亚”的小资梦还刚刚开始做,就已经遭到了高房价、高医疗费用,高养老支出的联合打压,纷纷沦落为“债一族”和“奴一族”。“白奴”的出现,也是中产阶级无法成长的“M型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关词:小资

【垄奴】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度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垄断行业底层非正式在编职工,也指因为行业垄断而丧失选择权的消费者。

考源:“垄奴”一词是由于遭遇行政垄断寡头而无法行使正常权利的消费者的自嘲。后来,这些垄断行业内部由于分配机制不均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底层职工和非正式职工也被人们称为垄奴。

辨析:“垄奴”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垄断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有行政力量的撑腰,行业寡头可以实现资源的垄断,令消费者无从选择,自然也就不会对消费者的权益加以尊重,如此便催生出许多的“霸王条款”来侵占消费者利益。在垄断行业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使得掌握行政权力和财政资金的上层集团无视底层员工利益,使其成为干得多、拿得少的另类“垄奴”。要破除“垄奴”现象,就要坚持市场化进程,政府相关机构应减少采用行政手段干涉市场运作的行为,让市场自身发挥良性竞争和自我调控机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