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免费》03 免费的历史(3)

免费 作者:(美)克里斯·安德森


“免费”的问题

到公元900年时,无论是在符号上还是在代数体系里,都存在表示“没有”的概念。那么在经济学体系里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没有”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早就存在了。英文“economics”(经济学)这个词来自古希腊的oikos(房子)和nomos(习俗、法律)两个词的组合,因此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房子的法则”。而在家里,免费是通行的法则。尽管后来在大多数文化里都出现了用金钱来衡量的经济学,而在家人、部落这些联系非常紧密的社会群体之间,日常的物品交易几乎都是不需要钱的。在家人、邻居甚至是工作场合,商品和服务交换主要依靠的还是慷慨、信任、善意、信誉、平等交换这些“社会货币”。总而言之,在亲人、朋友之间并不需要钱。

但是,在没有亲情纽带的陌生人之间,金钱给交易提供了一种大家都能对价值达成共识的尺度,物物交换也让位于金钱支付。即便如此,在赞助、公共服务等方面,免费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随着民族国家在17世纪开始兴起,累进税制度也出现了,富人缴纳的税更多,穷人缴纳的税更少,甚至是免费得到服务。这种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机制创造出一种特殊形式的 “免费”:或许你并不用为政府的服务掏腰包,而是由整个社会来买单,你也无法确认自己交的哪一部分税金花到了让你自己受益的用途上。

慈善是另一种形式的免费,一个社区里的人都慷慨解囊,例如帮助邻居建造谷仓、印第安人庆祝邻居家的重要庆典赠送礼物的习俗等。一周5天工作日,规定最小工作年纪和强制退休年纪的《劳动法》,从田地劳作、向工厂工作再向白领工作的转换,都给员工创造了休息时间。这种趋势也使得志愿者热潮(免费劳动)得以涌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尽管金钱经济已经成为社会范式,但是人们内心深处依旧坚信有些东西是不应该收钱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贷款的利息了,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贷款的利息是带有剥削意味的,尤其是给穷人放贷又向他们征收利息。如今,“高利贷”(usury)这个词表示过高的利息,而这个词的本义其实表示的是任何形式的利息(人们现在把无息贷款视为一种礼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