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第三章 瓦岗时期(10)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 作者:石岱


于是翟让等人请李密上尊号为魏公,以统领瓦岗军,刚开始李密坚辞不受,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一旦有人让你当皇帝,或者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只要不是上面指派而是众人劝进的,你一定要辞,不光要推辞,还有做痛苦状,指天骂地的表明心迹,说自己一无才学,二无资历,你们劝进等于害他等等。如果时间过于紧迫,比如你带大军驻扎在陈桥驿,你就应该装醉,等黄袍加身后找几把枪放在身后,表明自己是被逼的,自己不当下面的孩儿们恐怕要造反诸如此类的脸面工作,一定要做好。李密三辞之后,同意了众人的请求,自号魏公,“改大业十三年为永平元年”,大赦天下;同时组建行军元帅府,作为最高指挥部,下设长史等官员;李密的魏公府设三司、六卫:

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亦置长史以下官吏,减元帅府之半。不能不说这是李密为了抚慰翟让做出的安排,但是这一安排也为日后瓦岗山的动荡埋下了祸根。开府从来都是形成个人小集团的必要条件,三国时期,诸葛亮死活不同意同为先帝诏命臣子的李严开府,分担自己的权力,就是这个道理。全瓦岗有两个政府班子,早晚会闹出大乱子,这种情形屡见不鲜,包括后来的李世民,若不是李渊过于宠溺他,许他开府任事,形成自己的权力集团,他怎么能与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抗。只是现在瓦岗上下都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李密又以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李勣(时名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各领所部,主掌军队;房彦藻为元帅府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得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其余诸人亦各有封赏。

李密自号魏公,也就意味着瓦岗寨成为独立于隋朝之外的一个新兴政权,意义可谓重大。加上当时人们符命,谶语观念严重,在当时的民间就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童谣也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子”意指逃亡在外地的李家的孩子,“莫浪语”正对李密的密字。当时的人因科学不发达所以格外迷信,这些符命,谶语加深了大家对李密的敬畏和对李密这只隋末强力股的看好程度,何况李密还是大隋名将李宽的儿子,家世也好。种种的一切都使得李密作为瓦岗寨的领袖,有格外的魅力和号召力。

李密即位魏公消息一传出来,“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盗莫不响应。”曾转战山东、江淮一带的孟让,平原的郝孝德,以魏郡林虑山(在今河南林县)为根据地的王德仁,济阴(今山东曹县)的房献谷,上古(今河北易县)的王君廓,长平(今山西晋城东北)的李士才,淮阳(河南淮阳)的李六儿、李德谦,谯郡的(今安徽亳州)的张迁,魏郡(今河南安阳)的李文相,谯郡的黑社、白社,济北(今山东东阿西北)的张青特,上洛(今陕西商县)的周比洮、胡驴贼等,都率军归附李密。李密全给他们封官晋爵,且让他们统领本部人马,并编制百团营簿,把各路义军一一登记在册,以便统领。投奔瓦岗军的人络绎不绝,瓦岗军迅速增至数十万人,攻占了河南大部分郡县。

李密从此成为“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农民义军盟主;瓦岗军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农民义军,正式形成以洛口城为临时都城的王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