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第三章 瓦岗时期(14)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 作者:石岱


由于王世充检举揭发张衡有功,隋炀帝让王世充取代张衡建造江都宫,隋炀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王世充体察圣意,把江都宫修得天堂一般,很是得到隋炀帝的赞赏。王世充又不时搜集些珍贵礼物献给隋炀帝及其左右亲信,渐渐成为隋炀帝的宠臣。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玄感趁隋炀帝亲征高丽,国内空虚之机,突然叛乱,进攻东都洛阳,当时各地有不少人打着响应杨玄感的旗号起来造反,在江都附近就有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三支起义军。后来这三支队伍更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事情越闹越大了。隋炀帝派了大将吐万绪、鱼俱罗镇压,这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镇压到这年年底,隋兵基本取得了胜利,击毙了管崇,并把刘元进和朱燮围困在建安。由于连续作战,将士劳累,这两员将领请求暂时休兵一段时间,不知是谁向隋炀帝进谗言,说该二人故意不进攻,有不臣之心。炀帝大怒,即刻将吐、鱼二人撤职法办。随后,隋炀帝任命王世充指挥进攻刘元进,并在淮南征募了数万新兵,交王世充指挥。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王以生力军进攻刘元进、朱燮,连战皆捷,刘、朱先后战死,但仍有不少余部散在各处为盗。王世充找了个黄道吉日,集合有关人员,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约定降者不杀。刘元进的余部听说后,纷纷投降,不到一个月,王世充就平定了吴郡。不料王世充是个背信弃义之人,大局已定后,王世充把所有投降的共三万余人全部坑杀。

经过这次效率极高的镇压活动,隋炀帝发现王世充有将帅之才,此后就经常派王世充去镇压各地起义军。王世充也确实有能力,多次获得胜利。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山东起义军孟让率部十余万进攻江都,王世充故意示弱,孟让中计,十分轻敌,恰好孟军中缺粮,孟居然解散部队去各地抢粮。王世充趁机突袭,孟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河间郡起义军格谦聚众十万,自称燕王,王世充前往镇压,击毙格谦,格的余部在高开道率领下逃走,后来高开道占领了北平,也是隋末反王的一员。同月,隋炀帝将王世充从江都郡丞提拔为江都通守,那是从行政官员变成军政一把手了。不过有趣的是,据说王世充这次升官不是因为他剿匪有功,而是因为他献给隋炀帝的青铜屏风大得隋炀帝欢心。也难怪王世充能在隋末乱世里成就一番事业,像他这样又有军事才能,又懂溜须拍马的人才,历史上本来就没有几个。

王世充率军向李密的大本营——洛口城扑来,双方便在洛水两岸排下阵势,准备决战。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王世充首先进攻,李密率兵迎击,先败后胜,柴孝和阵亡。李密明白他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强敌。为对付王世充,李密从黎阳调来李勣,极大增强了洛口城的防卫力量。

但是,僵持对瓦岗军极不利:农民起义之初只是奔着有个好前景,如果陷入持久战,大部分士兵思想就会动摇,脱逃,甚至叛变。所以,李勣决定出击,还要打败王世充!十一月,王世充再次进攻,李勣趁此良机将战术安排下去:翟让率先出战,佯败后退,诱王世充纵兵追击;待王世充先头部队通过,王伯当裴仁基(已归降瓦岗)各率人马从两旁杀出,断其后军,把王世充部队一分为二;李密、单雄信等率中军精锐杀出一举获胜。战争走势正如李勣估计,王世充大败。在这我想说的是,王世充不长记性啊!这次瓦岗军在军事上的成功,完完全全是复制当年大败张须陀的战术。而张须陀作为隋朝的名将、勇将,他失败的案例,王世充不会不知道,可是为什么没有预防?这点很是让我头疼,或许,只能说王世充同学天真了一次,他认为同样的战术不会再出现在隋军,起码是他的身上。可是王世充同学似乎忘记“兵不厌诈”这一战场铁律,对于这次的失败,我们也只能感叹:“不是敌人太奸诈,而是隋军太愚蠢。”同一个坑掉进去两次。

经过黎阳之战,洛水之战的瓦岗寨声势达到了顶峰。“烈火烹油,繁花招锦”一片繁荣背后,不稳定的因素也开始显现:李密、翟让的矛盾日渐激化。李密决定先发制人,除掉翟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