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对我说谎:练就一双精确识人眼》谎言的流行(10)

别对我说谎:练就一双精确识人眼 作者:(美)帕梅拉·迈耶


信息崩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交流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尽管许多新的交流方式并非是通过声音传递的,但是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巨大。电子芯片的计算效率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商业交易成几何数上升,信息数字化也初现端倪。网络以及其他信息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现在,每天有2 100亿封电子邮件通过网络传递给对方,比过去10年的书信往来总和还要多;每天有300万张图片上传到flickr.com,这些图片足以装满375 000页的相册;此外每天还有90万人在网络上更新自己的博客。所有的这些信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团体——一些来源是固定的,而一些是未知的,还有一些是匿名的。确定这些信息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处理、是否可信,对于我们来说已成为巨大的负担。我们已经不能够再依靠主流报纸、电视台或是广播来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信息的实用性与可靠性,综合分析以得到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

我们通过互联网浏览“德拉吉报道”(一个新闻报道类型的博客网站,博主德拉吉通过这个博客网站,在主流媒体之前把一些爆炸性的消息公布于世,现排名新闻类网站前20名)要远比翻阅《纽约时报》容易得多。我们更愿意快速浏览一下新闻梗概,而不是浪费时间去阅读新闻的完整内容,特别是在线作者通过对新闻进行整理总结,可以使那些原本平淡无味的新闻变得更有趣、更尖锐。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些尖锐的评论和令人惊奇的八卦新闻。一个在博客网站上发布的传闻或者一个非主流政治评论员的观点,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几分钟之内就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将这一消息当做事实。我们是否还记得,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就有这样一则被广泛播报的谣言:在世贸双塔工作的白领会沿着大楼的两侧安全地滑落到地面?

谁在网络上提供了这么多的新闻评论,这些信息是真实的吗?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博主们可以使他们的言论更有攻击性。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很难对他们完全置之不理。因为或许这些你不经意的信息,恰好就是真实的。如果我们遗漏了一个重要信息的某些暗示,无法通过其判断事件的发展趋势,不能把握其带来的机会,或许就会使我们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唯恐竞争对手先自己一步,但同时也忽视了一些机会。我们不断地关注一个又一个的热点链接,面临过分依赖那些从未谋面过的人所带来的建议与信息的危险,或许他们的建议和信息也是从另外一些未曾谋面的人们那里所得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