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手笔》咖啡时光Ⅰ:原著责编的回忆(3)

大手笔 作者:(日)松本清张


荷兰东部和当时西德交界的国界附近有个小城市,叫阿美洛(Almelo)。一名日本人站在郊区的某研究所附近。那是一九七三年。

这名带着相机的男人缓缓地靠近研究所,开始拍摄庞大的设施。这时从一辆看似随意停放在路边的车子里走出了一名警卫,原来他一直通过后视镜观察这个日本男人的举动。

“当时我差点儿被抓呢!”

这是十年后我从当事人口中听到的说法。此人当然是清张老师。

老师想要拍的是一九七一年刚落成的原子动力研究所。那是西德、荷兰和英国三国合资的国际财团URENCO的相关机构,也是日后制造核能燃料浓缩铀的工厂。老师判断“这里必定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为小说《火之路》做采访的旅途中,老师临时更改前往巴黎的计划,转往荷兰。他是好奇心一来就非得马上行动的人。当地超乎预期的森严戒备令他印象深刻,我曾多次听他提起阿美洛的这段插曲。侥幸没被没收照片,后来刊载在新潮社出版的《松本清张摄影行记》中。

清张老师前脚刚离开,后脚一名巴基斯坦人就钻进了研究所。不,说不定他早就在里面了。这名科学家前一年——一九七二年——刚进入URENCO的核子关系企业就职,能够自由进出戒备森严的阿美洛研究所。而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巴基斯坦“核弹之父”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

作家的直觉实在太惊人了。“我认为,这里将成为某个重大事件的发端。”果然被清张老师一语说中。卡迪尔·汗虽然在荷兰和比利时的大学求学,但从未失去对巴基斯坦的“忠诚”。一九七四年,邻国印度首度进行核子实验,巴基斯坦军部便也开始努力制造核武来对抗。卡迪尔·汗不但从研究所偷走了制造浓缩铀所需的离心分离器设计图等制造核弹所必备的技术,还掌握了专门往返欧洲各国大小核子相关企业的死亡商人联络网。一九七六年,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巴基斯坦,同时成为巴基斯坦原子弹制造领域的核心人物。

为祖国的核子武力出过力后,卡迪尔·汗把技术和人脉关系全部卖给其他独裁国家。他卖给了伊朗、利比亚和北朝鲜。从阿美洛流出的核子技术甚至扩散到了日本的近邻。现在关于北朝鲜的核武器问题和钚型原子弹的制造问题已不用多说,连有没有制造URENCO浓缩型原子弹也成为焦点之一。今天对日本最大的威胁来源,正是阿美洛。

二○○三年十月,一艘载着离心分离器的零件、前往利比亚的货船在地中海遭截,以卡迪尔·汗为中心的“地下网络”因此曝光。此事也证明过去欧美情报单位对侦测核武扩散一事有多么漫不经心。调查之下才赫然发现,与卡迪尔·汗勾结的武器商和相关业者遍及欧亚洲各国,多年来一直持续进行着“核武”交易。此时,美国才慌忙开始寻求对策。

然而,就算有再缜密的防范对策,像卡迪尔·汗和他的同伙这种“死亡商人”,想必还是会找到漏洞可钻。唯有加强情报活动,查处、判刑,才是防止核武扩散的最佳手段。难道没有哪位情报员具备清张老师这种敏锐的直觉吗……

清张老师一九九二年就过世了,他生前并不知道“源自阿美洛”的核武器会在今天酿成如此严重的问题。不过,此刻在天国的他想必正露出得意的笑容说:“怎么样啊,小堤,被我说中了吧!”他也许还会说:“这才叫做真正的社会派推理哪。”

老师过世后,陆续发生了奥姆真理教的地铁毒气杀人事件及神户少年犯下的连续杀人案等大事件,都是日本过去从未发生过的。在海外,以美国九一一恐怖事件为首,也相继发生了许多超乎常人想象的大事件。现在,我负责编辑国际情报杂志,每次碰到这种事件我都忍不住幻想,要是清张老师还在世,真想问他怎么看。因为我知道,老师绝不会被眼前的现象所惑,一定会敏锐地指出事件背后的疑点或将来可能出现的发展。同时我还极想看到清张文学会怎么描写这些现象。

自由自在的创作空间

——北九州市立松本清张纪念馆馆长、前文艺春秋编辑藤井康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