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羡林真实人生》书评二:直面本心——评《季羡林真实人生》(2)

季羡林真实人生 作者:季羡林


我看季老的第一本书《留德十年》是在2004年,素朴淡泊的书,一个老人娓娓叙述一段于他而言难忘且美好的岁月。廉颇老矣,季老亦然,我读来颇有些说不出滋味的沧桑之感。一个人,老了以后是种什么状态?没有走到那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只能自己去感想,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安排各种的构思。于是便有了各种不解、迷惑,好像觉得季老的老年生活不应该只是这样——走近“尘世”太多,沾染了太多,他应该继续躲在书斋里做他的学者。闲议在他身后不断,家事放大到事无巨细,70多岁的儿子在他走后出书回忆——哪一种人生才是属于季老的真实人生?

季老曾说:“天才往往是偏才,我自认自己不过是一个‘中不溜丢’的人。”“认识自我”在他长达九十几年的人生里非常重要,他自认对自己的了解算是非常清晰明了,才有“在伦理道德方面,我的基础也不雄厚和巩固”和“我非淡泊,名利之心兼而有之,但却不喜欢钻营”这样如实的自我剖白。做人与处世,他自剖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讲原则,且会变得出乎意料的勇敢。至于与周遭的人相处,内外莫分,贵在“忍”和“真”这两字上。后天“自我”的巩固和完善,来自从未间断过经历的种种:六岁离开母亲,寄身叔父家自此越走越远,作为交换生远渡德国度过长达十年的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忍过饥荒,熬过文革……再难的艰苦岁月里,仍旧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做学问,研习并精通各种语言。最终如他所说,盛年之前学术上该拥有的各种头衔全部囊括怀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