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告人生》沉迷于戏剧与文学的“月光族”(1)

广告人生 作者:姜弘


小寇的引领,让我跟他一样,对话剧艺术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如醉如痴。

那会儿,我住的是单身宿舍,就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北边、工艺美术服务部97号门市部的三楼上。这为我到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东单路口的青艺剧场、王府井八面槽的儿艺剧场看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刚毕业时,我挣32块钱;一年后转正,拿37块5毛。那时,正值中国经济“三年困难时期”。母亲怜悯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无人帮衬,每个月除了让我给家里寄点花茶外,坚持不让我寄钱给家里。寄这点茶叶,还是因为母亲有个从早到晚喜好喝点酽茶的嗜好。母亲说,那时青岛卖的花茶,都跟晒的地瓜叶一样,没法儿喝。

所以,我这个不孝之子,每个月的工资,给家里寄茶叶用三分之一;自己吃饭、花销用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就都用在了对话剧的痴迷上。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像给独善其身的我插上了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我便由着自己的兴致,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那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票价是3角、5角、7角三种。在工艺美术服务部工作的那两年,我买3角或5角的票,几乎看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那时演出的所有话剧:《蔡文姬》、《伊索》、《雷雨》、《名优之死》、《悭吝人》、《骆驼祥子》……;也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今天我还能想得起来的《文成公主》、《杜鹃山》、《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甚至我还到儿艺剧场看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马兰花》。

说到儿艺剧场,那会儿每到星期天都会举办“星期天诗歌朗诵会”。因为北京人艺的周正、董行佶等知名演员以及殷之光等一些朗诵艺术家经常出现在这里,所以我也不时地买张票,或单独或请上也喜好这个、家在天津也住单身宿舍的同学王存真,一起光顾这里。

1963年初夏,当我看了景仰已久的《茶馆》时,不但感受了《茶馆》的经典与震撼,而且还对《茶馆》的创作,产生了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我怎么都弄不明白:三个历史跨度、50多个角色,怎会在三幕当中、在一个舞台的框子里,靠角色创造出气势恢弘与冲突迭起、靠台词创造出脉络清晰与活灵活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