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3/残酷英雄主义的挽歌(1)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7-9) 作者:(美)乔治R.R.马丁


文 / 水上南

“……我从今夜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尽忠守职,生死于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国王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当北境的森林里再次响起这守夜人的誓言时,我看到琼恩面对着他朝夕相伴的七个兄弟。他年少的心灵中已有过屈辱、有过荣誉、有过恼怒也有过悲叹。人们将沉重的书页缓缓翻过百年的兴亡,再不见的王者的英姿,再不见的巨龙的嘶吼,再不见的少女的芳醇。时间的指针停留在一个严酷钟格间踟躇不前,生与死、血脉与纲常……河流喧闹着缓缓流过所有人的脚下,却没有人回答。

凛冬将至。世界也可以是沉默和冷酷的。

一、 性属“阴刚”

“阴刚”与“阳柔”——这是武大易栋老师品评文人气质时所提及的词汇。这里如果将其搬来套用于文章,《冰》显然是前者的代表。处处可见的是绝境里濒死的顽强,正义在寒气里冻结有如冰刃,悲惨的荣誉,银白色皮毛的光芒,墓冢上的英雄满含泪水举剑远目……

这是一种刚性而冷静的气质,它不带偏颇、不失气节、又不见半点乏力之色。浩浩荡荡近百号的人物,穿梭在作者精心挑选的视点角色中,并未刻意着墨,却可以让一个完全不熟悉欧美奇幻作品世界观的人,在点滴的叙述中逐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英雄纪元”、“七国之乱”,乃至几乎身临其境地去体味末代龙族“血脉传承”之惨烈,嗟叹北境之王“英雄气短”之悲凉。

二、 调起“写实”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活在故事里的人们通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向着各自的命运出发。这往往是令我们对角色产生“认同感”的重要来源。而相比一些盲目信奉浪漫主义的作者在故事里极尽华丽辞藻铺叠而成的所谓信念、复仇、情爱或者直白的正义感,马丁的写实手法则显得精湛而老道。在冰与火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救世主,有的只是更高级的“游戏”。粗鄙与智慧并不矛盾,谋略与爱情一样动人。笔墨所及处百态自生,从不刻意为之而蔚为大观。

九大家族,七个王国,因为权力和世世代代难以理清的姻亲与宗族的关系而被命运之网牢牢束缚。当人物关系足够的错综复杂,当角色所背负历程和背景足够充分,一句简短的台词就可以暗示重大的转机。

当奈德又一次沉吟“凛冬将至”,当龙族的公主用平静的语调命令其兄长,当小侏儒微笑着叫出“史塔克夫人”的瞬间……故事的转捩点竟悄然而至。所有人都微妙地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管你是荣誉等身的骑士还是沉鱼落雁的美人,管你是初出茅庐的少年英杰还是须发皆白的垂垂老者,在时代编织的钢索之上,任谁也逃脱不掉周遭世界里潜在的枷锁。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痛,则切体肤的痛;亡,则无拖沓的亡。而所谓英雄,成王败寇,在人性的复杂性面前,最终只化作了一念之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