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找我1》德国仪器,你敢不敢“中国制造”?(9)

找我1 作者:黄铁鹰


总之,A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30 多年了,至今没有“中国制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发坚定地不开始“中国制造”。 B 公司,德国企业,这个公司和你们的德国公司有点类似。老板也是主要通过收购起家的,在欧洲收购了较多的企业,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行业企业,在全世界也进入了前几名的行列。

1998 年,B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随后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屈指算来今天已有14 年了。目前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和其他几家国外同行相比,不排第一就排第二,中国市场也成了他们老板眼中的重要业务板块。但是,他们至今不敢在中国设厂。他们曾经尝试着在中国上海的某个民营企业加工了一些机械部件,拉回德国经过检验审核,认定这些机械部件装配出来的产品只能卖给非洲,根本不敢在全球其他地方销售。

据我所知,他们想在中国设厂的冲动估计也冲动若干年了,但是始终不敢下手。

总之,B 公司在几家同行业的国外公司当中进入中国市场最晚,但是目前在中国市场拥有的份额数一数二,公司最有冲劲和活力。但是B 公司仍然不敢轻易地进行“中国制造”,内心屡有冲动,行动不敢造次。 C 公司,日本企业,很早就在中国设厂,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很多年过去了,C 公司的这个产品在中国卖得很是一般,几乎不太被中国用户所认可,始终被A 公司、B 公司和后面将要介绍的D 公司深度压制,就连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都没有把这个有“中国制造”的日本品牌当一回事。

当然了,日本品牌“中国制造”的不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中国制造”这个因素,还有较多的其他方面因素。例如,日本企业本身在全球范围内就不太重视这个产品线,这个产品线在全世界的竞争力也属于偏弱的一类等。

总之,C 公司作为一个日本企业,本来它的这个产品在全世界就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在中国本土设厂制造之后,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换句话说,对于中国市场的销售、对于日本市场的销售、对于在全世界的销售,“中国制造”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D 公司,美国公司,进入中国也有超过20 年的历史,品牌不是最老的,但根据销售收入排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行业内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D 公司过去在中国市场只设办事处,没有直接投资注册公司。他们的主要产品(动态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差不多高达90% 。2007 年,他们突然在中国投资注册了一家美国独资公司,随后收购了总部位于深圳的一个民营企业,这就是我以前的公司。我以前的公司主要生产静态产品(与D 公司的动态产品差别较大)。收购之后,他们严格区分两条产品线,在中国区实行两套人马、两套体系和两个品牌。原有的中国办事处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美国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在美国设计、生产和制造,收购前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完全使用美国的品牌。另一支队伍则是我以前的员工队伍,他们继续沿袭我原有的管理体系,基本维持原有体系不动,仍然使用我以前的公司品牌,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中国制造的静态产品。有所变化的是,收购之后他们加大了中国制造的静态产品的出口力度,充分发挥和利用他们在全世界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向全球范围提供中国制造的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