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墨者墨》倪匡谈儿童读物

近墨者墨 作者:吴鸿


倪匡谈儿童读物

倪匡太有名了,不用我在这里介绍,要了解他的详情,网上一搜,吓死个人。

倪匡的作品很多,可以说是我知道的出版作品最多的作家了,“卫理斯”系列在我看来是他最有名的,这是我的孤陋寡闻。他一小时平均能写四千多字,作品量多得惊人。可惜我看他的作品却很少,只零星地读了些散章。

著名的作家亦舒是他的妹子,不过她的小说我看不进去。

他的儿子叫倪震,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杂志,曾游说倪匡写少年卫斯理。不知道倪匡写没有写,我从他的书目中没有看出来。如果有的话,那就该是“儿童读物”了。

最近他在大陆出版了小品文系列“倪匡说三道四”,在他的《生活体验》一书中,看到一篇题为《儿童读物》的小文,从倪匡的性格看,谈儿童的文章不会多,说不定是绝无仅有的一篇呢。文不长,我当个“文抄公”。

任何成年人,都必然经过儿童或是少年时期。成年人不妨细心回想一下:当自己是儿童或是少年的时候,看的是一些什么书。想了之后,自然会明白,当时的读物,全是自行选择的,不是很肯接受他人的特别安排。

特别为儿童或是少年安排读的,全是成年人,成年人自以为知道儿童或少年人的口味,刻意幼稚天真,结果是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童和少年对这一点兴趣也没有,照看他们心目中的“不良刊物”如故,真是一大讽刺。

儿童或少年是根据什么原则去选择读物的呢?成年人永远无法知道,即使成年人都经过儿童或少年时期,但是每一代的儿童和少年的兴趣,截然不同。这一代的儿童或少年的兴趣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成年人问,也是问不出来--正因为他们是儿童和少年,所以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

自然,总的原则是不变,读物本身一定要有趣,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来不及向儿童或是少年倾销成年人自己也做不到的道德文章,颇有惨不忍睹之相。

让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别强迫他们接受什么,强迫也没有用的。

这当是倪匡的切身体会,他读书之多,最明白这个道理。我小时候买书还真是自己选择的,那个年代,没有哪个家庭会有好富有,大人们说不定还会反对孩子们买书,哪还会在买书上指指点点的。我每次买书回家,父亲都总是要说买那么多,都看完没有,就像说吃饭一样,没有把碗里的吃干净就认为是浪费。

自以为是的家长拧筋掼骨的总认为自己的主张都是为孩子们好。

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