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庄子陪你走红尘》朝三暮四:莫受甘苦顺序的迷惑

庄子陪你走红尘 作者:王溢嘉


朝三暮四:莫受甘苦顺序的迷惑

人生总是有甘有苦、有成有败,而甘苦、成败也总是有先有后,因而也就有了“先甘后苦”或“先苦后甘”,“先成后败”或“先败后成”两种不同模式的人生。如果要你做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模式的人生呢?但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又是基于什么理由做出这样的选择,庄子可能会跟你提起一群猴子:

有一个养猴人给猴子吃栗子,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升而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养猴人于是改口说:“那么就早上给你们四升而晚上给你们三升。”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①

“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虽然它现在意指“一个人经常变卦、反复无常”;但其原始含意却是在说“同样的内涵以不同的顺序呈现,会让人产生错觉,而受到蒙蔽、愚弄”。也许有人会说只有猴子才会产生这种错觉、被愚弄,但庄子藉这个寓言要说的其实是“人性”,而非“猴性”,你对前面“甘苦人生”的选择和看法,跟这些猴子其实差不了多少。

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实验。在一个实验里,心理学家以两种方式向一群受测者介绍同一个人A君:甲方式说A君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忌妒”的人,乙方式说A君是个“忌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然后请受测者评估A君给他们的整体印象。结果显示,以甲方式介绍A君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其实,六种特质完全一样,只是呈现的顺序颠倒而已。其他实验也显示,实验室里的人类受测者跟庄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样: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和情绪反应。这正是庄子所说的:

名和实并没有改变,但猴子的喜怒却因而不同,这是猴子主观的心理在作祟。所以圣人将是与非合而观之,保持事理的均衡,这就叫做“两行”。①

在戏曲或故事里经常可见如下的样板:“好人”总是“先苦后甘”,在开始时生活艰难,尝遍各种苦头,但后来则苦尽甘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坏人”则是“先甘后苦”,在开始时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后来却甘尽苦来,生活变得艰难,而尝遍了各种苦头。这不仅是社会价值的问题,更显示多数人也都喜欢“先苦后甘”甚于“先甘后苦”,偏爱“先败后成”过于“先成后败”。人和猴子看似有点不同,猴子会将“较好的”置于前头(朝四暮三),只顾立即的享乐;而人类则是将“较好的”放在后头(先苦后甘),看重最后的结果,希望像倒吃甘蔗般,越来越好。但这毕竟都是顺序所带来的虚幻迷障。

庄子奉劝我们,若不想被这种因顺序不同而产生的错觉所蒙蔽、愚弄,那就要将三与四、成与败、甘与苦“合而观之”,两端都要观照到(两行),不仅心情不会因之而起伏不定,对人和事情也才能有较清晰的认识、较合理的判断。所以,人生的“先苦后甘”或“先甘后苦”,对庄子来说是一样的,他不会因顺序的不同而产生好恶的心理。

当然,这不是劝你要“先甘后苦”、“先成后败”,而是在“苦”在“败”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比别人“甘”过“成”过,更不要贬损自己曾经有过的“甘”和“成”,不要用现在的苦涩去扭曲过去的美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