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让我们学会遗忘(2)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通过很多这种模糊掉了外部记忆的社会遗忘机制,我们的社会能够接受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人们,因此我们才有能力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调整我们的行为以融入未来的社会。尽管遗忘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但是在数字时代,我们却正在经历一种重大的转变,从遗忘为常态转移到记住为常态,而且目前为止,这一现象得到的关注非常有限。回到 1998年,J.D.拉西卡(J. D. Lasica)在在线杂志《沙龙》(Salon)上发表了一篇非比寻常的文章,题目是《互联网永远不会忘记》(The Net Never Forgets),并总结称“我们的过去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皮肤上”。最近,利亚姆·班农(Liam Bannon)、让 -弗朗西斯·布兰切特(Jean-Fran.ois Blanchette)与黛博拉·约翰逊(Deborah Johnson)已经开始揭露遗忘终止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本书中,我通过考察当前最岌岌可危的现象,去评估、探索最有可能的补救方法;同时,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与现在的数字时代中去探索记忆与遗忘。

取舍之道

本书无法穷尽遗忘的所有方面,包括它与个性、尊严、选择以及人类随着时间发展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无法提供一个终极解决方案。但是书中将提出一个我认为简单却有力的论点:这种从遗忘到记住的转变是意义重大的,而且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在未来同时给我们个人与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样的未来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技术并没有迫使我们去记忆,技术只是促进了遗忘的终止——而只有当我们迫切想要记住的时候,遗忘才会被终止。事实上,正是我们自己造成了遗忘的终止。想扭转这种局面,也要靠我们自己。

接下来的一章,我将展示遗忘在人类千年的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将记忆外化如何使记住对我们而言成为可能,甚至是历经几代人穿越长久的时间仍然能记住,但却从未改变遗忘作为常态的局面。

再下一章,我着眼于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以及全球性覆盖,这些已经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并促进了遗忘的终止。

第4章将更加详细地描绘这种完整的数字化记忆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潜在后果。而大家所提出的对策是第 5章的关注点。由于这些对策还无法完全使我信服,我将在随后的一章中补充自己的解决方案。我的建议是,设置有效期限,通过记忆的有限性去面对信息,并且促使我们去理解和领会“信息也有寿命”。不过,我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想设法确保我们将能够记得在数字时代如何去遗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