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可怕的扩权争利(1)

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 作者:杨连宁


中国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政府在坐庄,财富和资源最后都流向政府了。所以,你看政府这几年突然变得非常有钱,财政富余很多,最后总有办法买单。

——谢国忠

改革初期有个说法,把放权让利叫做放水养鱼,好像政府是个养殖户,放水养鱼是为了等到菊花黄、膏蟹肥的收获季节下手的。事实上,财政部官员也是这么说的:“改革开放的前半段,放水养鱼,培养税源。1995年以后,放水养鱼就进入了收获期。”(贾康语)听他这么说,像是把市场当成了自己家的养殖网箱似的。其实,假如征税权不受限制的话,官员还真的像个撒网的渔夫。你可以先看一组数据:2010年香港GDP是17481亿港元,征税2090亿港元。深圳GDP是9511亿元,征税3061亿元,广州GDP是10604亿元,征税3379亿元。香港税收占GDP的12%,深圳、广州均为32%。香港教育预算540亿,医疗预算399亿,共占税收的45%;而广、深两市的教育、医疗预算累计才213亿元,仅占税收的3%。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劳动者平均税率为45%,远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要稍高于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高出澳大利亚、美国的平均税率近1倍。再来看一组数据:从北京开车到武汉约1400公里,收费700多元,从北京开车到大连约820公里,收费400元,都是平均每公里0.5元。而在美国,中西部自驾游大约3000公里,全程高速,过路费一共10多美元。国内不堪收费重负的运营车,无奈之下只能冲卡。深圳盐田坳收费站平均每天冲卡的车辆在2000辆以上,大多集中在夜间,大多是大货柜车。最疯狂的时候,50多辆货柜车排着队冲卡,就像过火车一样。2011年5月5日凌晨,一辆货柜车冲卡时将收费员胡某撞倒,碾轧致死。

公平感的丧失,利益被牺牲、被剥夺感的上升,成了社会群体之间紧张与冲突的根源。穷人不高兴,富人也不高兴,老百姓不高兴,官员也不高兴,老年人不高兴,年轻人也不高兴,白领不高兴,蓝领也不高兴,平民不高兴,知识分子也不高兴。花在维稳上的钱,成了个天文数字,也已构成为国内增长模式昂贵的制度成本与道德成本。布坎南曾经指出:“我们的时代面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挑战,而是制度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为什么?因为增长替代发展,增长替代变革是替代不了的,“强政府,半市场,弱社会”的经济模式,也是个权益之计的过渡性安排,有着饮鸩止渴的潜在风险。诺斯曾经分析过熟悉的路径被锁定带来的风险:一旦熟悉的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更不可能陡然切换,就如“麻雀入屋,无法逃出”一样。我国经济面临的,就有这样的社会政治风险。

有学者用“政府公司主义”的概念,把中国政府比作一个大公司,惊叹其有非凡的盈利能力。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是GDP增长的3.25倍,是居民收入增长的2.36倍。更令人惊叹的不仅是财政收入远远超过GDP与居民收入的增幅,而且,在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增幅又远远超过了税收增幅。譬如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增幅近25%,其中非税收入超过1万4千亿,增幅高达40%。政府的盈利能力之所以非凡,从非税收入的暴增就能看出端倪:的确存在着超限赋敛、超限剥夺的“四重赋敛”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