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闻道集》20 人类文字的鸟瞰(4)

朝闻道集 作者:周有光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hieroglyphics),略晚于苏美尔文字,起初也是象形符号,后来变成草书笔画形式。圣书字也使用了三千多年,传播到南面的邻国。它所包含的标声符号成为后来创造字母的主要源泉。

这两种代表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文字,在公元初期先后消亡了。两河流域和埃及的现代主人是阿拉伯人,跟古代原住民的宗族和文化完全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沉睡时代,人们把古代的灿烂文化遗忘1500年。直到19世纪,语文考古学者对这两种古代文字释读成功,使人类的早期文化重放光明。

东亚产生文字比西亚和北非晚两千年。公元前1300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的殷商帝国创造了“甲骨文”,这是汉字的祖先。后来汉字流传到四周邻国,成为越南、朝鲜和日本的文字。在丁头字和圣书字消亡之后,汉字巍然独存。

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它一定有更早的祖先。如果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符作为甲骨文的祖先,汉字的历史可能有6000年。丁头字和圣书字也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用同样的追溯方法,它们的历史可能有8000年。

文字学者用比较方法研究上述三种古代文字,发现它们虽然面貌迥然不同,可是内在结构惊人地相像。它们的符号表示语词和音节,都是“语词·音节文字”(logo-syllabary),简称“词符文字”(logogram)。它们的表达法主要是表意兼表音,称为“意音文字”。这三种重要的文字被称为“三大古典文字”。

一向认为没有自创文字的美洲,也有它的文化摇篮。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Yucatan,现在的墨西哥),马亚人(Maya,也译作玛雅)创造了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称为“马亚字”。16世纪西班牙人侵入中美洲,把马亚字书籍付之一炬,除石碑无法烧毁外,只留下三个写本。马亚字从此被遗忘350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释读成功,揭开了古代美洲文化的面纱。最早的马亚字石碑属于公元后328年。推算创始文字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这种文字应用了1500年。它的外貌非常古朴,每一个符号像是一幅微型的镜框图画,可是它的内在结构同样是表意兼表音的“语词·音节文字”,而且有比较发达的音节符号。

中国的彝族有古老的彝文,跟汉字的关系是“异源同型”。一般认为创始于唐代而发展于明代,有明代的金石铭文和多种写本遗留下来。各地的彝文很不一致,但是都达到了初步成熟的“意音文字”水平。晚近在云南整理成为规范化的“意音彝文”,有表意字和表音字;在四川整理成为规范化的“音节彝文”,书写彝族最大聚居区(大凉山)的彝语。它是今天唯一有法定地位的中国少数民族的“意音文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