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代的稻草人》第一辑 让我们赞扬中国吧(13)

时代的稻草人 作者:许知远


“速成的中国学”,比利时人西蒙·雷斯创造了这个词汇,讥讽那些毫无常识与原则的中国问题专家。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充满了这样的人物。他们是记者、学者、作家,有的在中国居住多年,更多的仅仅是有过短暂的旅行。他们写出或长或短的作品,他们对于一个“革命的中国”赞叹不已。他们相信毛泽东推行教育、医疗的平民化,创造了一个更平等也更朴素的社会。“中国工人的购买力绝对比法国工人少,他们的工作条件也差,工作的时间更长,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没有带薪假期,他们的住房条件也比我们差很多……但问题不在于绝对的比较,而是相对比较。比起社会的其他成员,中国工人的地位要比法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工人们高得多。就工资而言,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挣得比一个医生、教师或是政府官员更多。”一位法国经济学家写道。他没兴趣继续追问一句,为什么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要比一个工人挣得少?

“文化大革命”更充满了浪漫,古老的中国到处是灿烂的文化、光辉的革命。中国不仅是伯克利、巴黎、柏林、东京的反叛青年们的灵感之源,也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模仿的榜样。从游击战术到医疗、教育体系,再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给予他们鼓舞。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面,令中国变得更为时髦。尼克松与基辛格迷恋毛泽东无上的权力,没有一个民主国家的领导人,能像他这样率性而为,半人半神似的统治着世界最大的国家。中国也是他们重塑世界秩序的个人野心的合作者。即使对于那些从不支持“红色中国”的人来说,中国也散发出新的魅力,它是美国对抗苏联的盟友。在这种新眼光下,中国的一切都合情合理。

“[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我们看来,被绝大部分中国人所支持……昔日的政权失败了,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用经济安全取代了贫困,用秩序替代了无序,大众的正义取代了对大众的压迫,力量取代了无力,民族骄傲取代了屈辱。”一个美国代表团在访问中国后写道。著名记者詹姆斯·莱斯顿则相信,“他们正在很有意识地生活着,重建着自己的国家,也重建着自己”,甚至单调的装束都别具风采,“女子绝对没有化妆,虽然她们养育着世界所有民族中最庞大的人口,但多少隐藏着自己的胸部。同今天西方世界的暴露性时装相比,她们的服饰很纯洁,很一致而又古老,但这里包含着一种巨大的美和风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