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能量(实践版)》教育中的寻求赞许误区(2)

正能量(实践版) 作者:(美)韦恩·戴尔


待到学生进入初中时,他通常已经熟知寻求赞许的要旨。当辅导老师问他希望在高中上哪几门课时,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您说我应该选哪些课程呢?”到了高中,他会感到难于确定自己的课程,如果别人为他做出决定,他反倒更为自在一些。在课堂上,他将学会不对老师的话提出疑问;他将学会规规矩矩地写作文,正确地解释《哈姆雷特》;他将学会写论文,但并不是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来写,而是通过引用他人的话、抄写参考资料来说明自己提出的每一观点。一个学生若是不学会这样做,便要受到惩罚:既得不到好分数,也得不到老师的赞赏。直至毕业,学生仍感到很难自己做出任何决定,因为一连12年,老师一直在告诉他应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么。他所受到的实际教育就是遵循老师的教导,可如今,毕业在即,他却连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都没有。然而,他仍渴望得到赞许,他知道只要获得他人的赞许,就能够精神愉快,万事如意。

到了大学,学生们依然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一写两份学年论文,注意正确格式、两边留出规定的空格、用打字机打出来,要有导言、正文和结论,研究一下这几个章节……真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大型装配线。要循规蹈矩,要讨教授欢心,你便可以万事大吉。等到研究班举行讨论会时,教授对学生们说:“这个学期,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任何方面进行研究。我将帮助你们选择研究主题并帮你们进行研究,但这是你们的学习,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我将尽可能给你们以帮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慌乱:“我们要写几篇论文呢?”“什么时候交?”“要打出来吗?”“要看哪些书呢?”“要考几次试?”“考哪些问题?”“论文要写多长?”“两边空几格呢?”“要每天来上课吗?”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寻求赞许的人才提出的,鉴于我们上面审视的教育方法,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学生受到的训练就是为他人做事,博取老师、教授的欢心,竭力使自己符合他人的标准。他已建立起靠寻求赞许而生存的思维系统,以上种种问题便是这一系统的产物。他害怕独立思考,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事总是更为简单、稳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