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能量(实践版)》教育中的寻求赞许误区(1)

正能量(实践版) 作者:(美)韦恩·戴尔


教育中的寻求赞许误区

当你离开家来到学校时,你又到了一个专门向你灌输寻求赞许信息的地方。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征得同意,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先向老师报告再去上厕所,坐在指定的位子上,犯错受罚就不能离开座位--学校在各个方面倡导的都是要接受控制。你所学到的不是思考问题,而是不要自己思考问题。老师总是在教你做这做那:把纸折成16个小方格,并且不要把字写在折线上;今晚预习第一课、第二课;练习拼写这些字;要这样画画;阅读这本书。总之,你受的教育就是要唯命是从。如果有疑问,就应请教老师。如果你招惹老师生气,甚至招惹校长生气,那你就得几个月都感到内疚。成绩报告单的目的就是向你爸爸妈妈汇报你在学校赢得了多少赞许。

另一方面,如果你去读一读你们学校的教学大纲--它也许是为应付检査团制定的,你很可能会发现其措辞基本如下:

“本校的宗旨是全面教育、培养每一个学生。本校安排的课程将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我们全力促进全体学生充实自己并发展个人能力。”

教学大纲的这些富丽堂皇的“宗旨”往往只这样写写而已,有几个学校或教师敢于将其付诸实践呢?要是有哪个学生显示出自我发展和自我支配的迹象,他就会立即受到训斥。那些具有独立性、充满自爱、不轻易内疚和忧虑的学生,都被扣上“调皮捣蛋”的帽子。

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吃不开的。在许多学校,争取被人赞许才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老师的宠儿”以及“马屁精”等绰号在学校里得以长期流行,是有其道理的。这类人确实存在,而且还混得不错。你如果听老师的活、学好老师给你制订的课程,从而博得他的赞赏,你就会顺利毕业。虽然这样一来,你的自我依靠性几乎时时处处都要受到影响,从而使你产生一种急需得到赞许的心理,但你还是取得“成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