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社交之“双层交往法”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社交之“双层交往法”

我们到一个场合,比如到一个地方开会,前面坐的那排人一般地位都会高一点儿。我通常也会坐在这一排,换名片、聊天是我们第一排的交情。作为我的助理,如果你自己从后面一下子蹿过来,说:“请问李书记,能不能跟你换一下名片?”李书记也会跟你换名片,但是你跟李书记换名片不如跟李书记的秘书换名片。我跟你讲的这个原理,在社会交往中叫“双层交往法”。

老板和老板交往,秘书和秘书交往,助理和助理交往。等到老板坐到主席台的时候,助理基本上就闲着没事了。人家的助理看着你屁颠屁颠地跟他老板攀谈,就会想:“还拍我老板的马屁,我老板不一定理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很热情地跟他换名片,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另外,可以坦率地说,最了解老板的就是助理。

我对助理的要求是,我有多少个老板朋友,我的助理就必须有多少个助理朋友。老板和老板不一定有时间聊天,我的助理就要有空没空跟他的助理聊聊天,QQ、MSN,什么方式都要用。平时助理要随时跟他保持联系,下回我们再有活动的话,比如要请著名的老总来参加活动,这个都不需要我出面,我的助理出面就可以,助理搞定助理就相当于搞定了半个老板。这就是平行交往法。

对于同学们来说,因为没有那么深的资历,如果你要跟李开复换名片,也许你能换到,但是他一天拿到1200张名片,哪有工夫看你的名片!但李开复的助理就拿不到那么多,她最多能拿到20张名片,这个时候你跟她换名片,她还能记住你。如果你跟她说两句话,讲个笑话或故事,当你再次跟她交往、走动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

这种实实在在地在社会中运行的模式,却是你平时不知道的。我们学生平时看到的模式是什么呢?看到的是老师怎么给你讲课,老师讲课的目的本来应该是讲清楚社会是怎么运行的,但是讲到最后变成为了满足开课、讲课以及对考试、做作业的要求,最后你记得的是老师是怎么要求我们的,而忘掉了老师讲的这个东西其实是在讲社会上的那件事。

在什么情况下你的收获会超过老师呢?老师是用嘴巴讲的,而你在社会上走动的时候,看到的情景真的就像演戏一样:两个老板之间怎么讨价还价;两个老板一个念稿子,另一个没念稿子;有个老板讲PPT,还有个老板连PPT都没有,就口头陈述。你觉得哪个老板讲得好,哪个老板讲得不好?

还有,晚上在一个谈合同的场合中,你会注意到要不要跟客户喝酒?什么时候喝酒?是签合同之前喝,还是签完之后喝?为什么老板本来挺能喝的,但是今天就坚持不喝呢?后来快签合同的时候,却突然喝了呢?喝到最后快醉了的时候合同就签了呢?你还发现到另外一个场合的时候就不是这样——是签了之后才喝的。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先醉再签,那个地方要先签再醉呢?

如果每个同学都有两组老师,一组专门教你营销理论知识,另一组是职业营销人员、企业管理者,那你的水平就不同凡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