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用深度访问来选择职业(2)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其实,我们谈话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平常谈话都是随谈,就像两个人喝酒的时候聊聊天,喝酒与喝茶的时候聊天都不是真的聊天,是脚踩西瓜皮——聊到哪里算哪里,这就是随谈。随谈没有主题,没有定向,没有目的。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谈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谈,只是放松一下,轻松一下。

第二种就是采访。如果你是学新闻专业或者是做记者的,那做的事情通常是采访。像我们专业研究公司做的也是采访,我们这个采访是有项目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不是乱七八糟想一堆问题在那里乱谈。你要问的问题是专项的,你看别人跑题了就要把他揪回来。所以采访是有明确目的地把问题聚集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一个问题丛的访问方法。

请记住,我用了一个词叫“问题丛”,就是问的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提问都是要把所问内容问清楚,它们形成了一个丛。比如,我现在要访问一个警察,需要把他的工作内容搞清楚。所以我不管怎么问,转来转去,都会转到那个地方去,这就叫做内容丛。就像万箭穿心,你放了很多箭,都是往一个地方奔去的,这就是万箭穿心法。采访就是这样的。

第三种就是演讲。演讲通常是单向的。然而,它要传递一些东西。演讲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跟别人访问出来的,而是单向的传达。演讲一般是有共鸣性的。

这里我重点要说的一种方法是深访——深度访谈,或者叫谈心法。

一些单位经常做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在学校里面的团委老师问话。理论上,他应该是干这个事的。谈心就是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定向,而且还要有互动。我们说的深访就类似于谈心法。从方法上来说,这两种方法是比较接近的。那么,在深度访问里的访问者就很有意思。

大家试一下,如果你碰到一个上海老太太,并向她问路说:“哎,到十六铺码头怎么走?”如果你用上海话讲,尤其你是上海本地人,老太太心想:“这小孩子脑子有问题啊,是上海人,还问十六铺码头怎么走呢?”所以,这时候老太太跟你说:“就往东南角那个地方,就黄浦区那个地方,南浦大桥那儿。”她跟你指一个大致方向就行了。但是如果你跟她讲河南话、陕西话,她一听:“哟,是一个外地来的。”这时候她说话就是这样的:“我告诉你啊,你从这个地方过去要换三趟车,先坐多少路车到哪里哪里,然后再转多少路……”总之,她跟你讲得特别细。为什么?

因为不管你拥有的信息量是多还是少,她都会自己再判断一下。所以,老太太在判断出你信息量较小的情况下,会给你较多信息;而在判断出你信息量较多的情况下,会给你较少信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