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追问时要掌握四个方法(3)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大部分人都跟我说:“你怎么在现场就这么有主见呢?”如果你换一种问法,问我是什么感觉,问我what和how,这个时候我就会讲一些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而且有那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种说法,可以问:“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或者“你刚才说这个,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者“刚好你刚才回答的时候说了这个,能否举一个例子呢?”你就可以这样来问。

哪些问题通常是不适合问的呢?比如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老是问,老是说“下一个,下一个……”我们不是在论题中找问题,而是从访问者的话中找问题。从访问者的话中找问题,这样访问者才会从心里觉得有责任把这个事情说明白。如果从下一个问题中去找,那访问者会觉得就那么回事儿,就只会用“是”“行”等简单的话来回答你。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过程的忽略。我们需要将过程弄完整,就要问:“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在深度访问时,他说:“我跟你说吧,办公室的生活其实是很无聊的。”“你说的‘无聊’是什么意思?”“基本上每天干的事都差不多吧。”“你说的‘差不多’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你一天在办公室都是怎么过的?”“你一年到头都干了哪些新鲜事?”“哎呀,去年的新鲜事就是分了一回鱼吧。”但是这一点对你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说一天到晚没有新鲜事,你就想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那你给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上个星期你还在上班,说一下你星期一或者大前天都在干什么?”他可能会像报流水账一样把它报出来,但是请注意在他报流水账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流露出很多对你有用的东西,所以你就要通过他的回答去寻找。只要他能叙述出一长段话,就要从他的话中找出一长串问题。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自我确认,就是把人家的话再重复一遍。一般来说,这种形式不太适合在深度访问中进行。

我们有的时候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你访问的时候别人会对你很冷淡、不配合,有的时候回答得特别简单,或者是你问半天,让他觉得:“有什么意思啊,又没什么用。”还有人跟你说:“只说十分钟。”十分钟之后人家就跟你说拜拜……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原则上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你能够运用刚才我们讲的带有专业性的访问,绝大部分我采访过的人,到最后还是愿意给我时间把访问进行完,或者另外再约一个时间进行访问。有的时候他确实有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觉得和你聊天很有意思。

以前《南方周末》有个记者采访过我,我每年会接受全国300多名记者的采访,但是真的让我认为是好记者的不会超过10个,他是其中一个。他好在什么地方呢?我做完他的访问,对一件事情觉得很惊奇,我居然说出了某些我平常都不会说出来的话,他很会挖掘别人的潜力。

所以,这里面有几个工作是很重要的。第一,事前对采访对象的研究。比如我们要访问一个专业人士,在这之前要对他的行当进行研究,要让他觉得你对他的行当还挺有研究的。第二,除了他本人以外,还要掌握一些他的同事和其他人的情况,这会让他从面子上比较愿意接受你的访问。

不管是普通公司还是政府机关里的人,无聊的时候太多了,很少能碰到一个人说话,他觉得你讲得很有意思,认真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就很愿意和你讲,我的感受是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配合你做有意义的访问。以前老盖洛普在从事民调和社会调查时的感受是,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表达心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相信你,或者觉得表达之后没有意义。反之人们之所以愿意和你积极地沟通,就是被你的专业魅力所吸引,他们觉得跟你说完之后会有用,会收获到一些自己从来都没有感受到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