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第一节 道家哲学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献(1)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 作者:(新加坡)赖蕴慧


下一章从另一个角度讨论道:把道以及《道德经》中的其他概念尤其是无为理解为伦理学概念。依此理解,《道德经》是对现有价值和实践进行元伦理学分析。无论是对道的形而上学解释还是伦理学解释,都包含了对当时所设想的人类生活理想和追求的批判性否定。这两种解释并非互斥,相反,它们可以彼此相参,从而获得更广的视域来理解《道德经》的哲学及其在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道家哲学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献

早期道家主张对当时社会的理想和实践进行激烈的变革。他们拒斥其他哲学学派狭隘的人世追求,反对他们的治道,反对他们的顽固守旧。鉴于道家哲学对于既有的规范与习俗的敌意,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1891-1962年)把所谓的道家创始人老子称作造反派【Chan 1963b:6提到这一点。】。陈荣捷认为:“倘若《老子》一书未作,中国文明和中国人的性格将大不相同。”【Chan 1963b:3.】从哲学影响来看,道家哲学凸显了儒、墨、法诸家哲学的缺陷,并引发对诸家基本观念和价值更为透彻的探究。它还在运用隐喻和暗示意象方面影响了中国哲学论说的特性。当然,道家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恐怕还是在于它独特的对立观和辩证思考。

《道德经》和《庄子》是最受学界关注的两种先秦(公元前221年之前)典籍。同期亦有其他道家文献出现;人们认为,《列子》很浅易,但不能代表道家哲学,或者说,没有哲学味。【葛瑞汉认为,它是“迄今为止最易懂的道家经典”(1960:1)。不过,其中的《杨朱篇》对社会生活持消极之见,且流于认命屈从。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它在中国人的想象世界及学者中都不受欢迎。陈荣捷讨论了这一文本的哲学特征(1963a:309-313)。】关于《道德经》与《庄子》的成书年代,正统的看法是前者先于后者。不过,《道德经》,或者至少其中部分章节的写作也有可能在《庄子》纂辑成书之后。【Schwartz 1985:186.】确定这些文本的写作年代相当困难,因为道家不像儒家,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曾有一派信奉“道”的思想家聚在一起讨论共同的思想体系。早期道家没有成形的思想团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