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第一节 道家哲学的起源和早期道家文献(2)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 作者:(新加坡)赖蕴慧


【Hansen 1992:202.】实际上,“道家”这个说法只是到了公元前1世纪才由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年?)提出来。【司马迁:《史记》,引自Chan 1963a:136。】依传统之见,这两个文本属于同一个延续的学派:《道德经》代表早期形成阶段的道家,《庄子》则代表发展后更加成熟的道家哲学。【《后汉书》首先提出这一说法(参见Chan 1963a:177-179)。陈荣捷本人似乎赞同此说,认为庄子与老子在哲学上的关系就如同孟子与孔子。陈荣捷在另一处指出,“宽泛地讲,老庄之异是程度上的差异而非类别上的差异”(1963b:22)。】汉代学者首倡此说,他们把《道德经》与《庄子》列为早期道家的两种权威文本。不过,现在大多当代学者认为《庄子》哲学与《道德经》殊不相类,而非其进一步的发展。二者在内容、论题处理和论说方式诸方面存在重大差别,因此,应当避免把它们视为持同质一贯之见的文本。还必须区分道家与道教,后者是后来在汉代发展出的宗教派别。道教综合了一些宗教信仰的因素,包括对天师启示,“教义,仪轨,神仙,以及升仙的终极目标”。【Kohn 1996:52。亦参见Robinet 1997。】

传统的看法往往把《道德经》跟老子关联在一起。老子与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于孔子。【这一主流的观点归因于司马迁这位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在《史记》中的记载。按照司马迁的描述,老子是一位掌管档案的史官。孔子与老子相遇交谈之后尊其为“龙”(Watson 1971:63)。】不过,当代学者认为,《道德经》各章节主题不一,风格多变,不可能成于一人之手。【认为《道德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看法已经遭到否定,现在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这一文本是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之前。】语言学与文献学研究表明,《道德经》极有可能是在先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编纂成书。《道德经》各章文字简短,先后次序无条理可循,这反映出对道的多元诠释。道牵涉不同领域中的论争,涉及神秘主义、长生久视、治国安民、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