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平等的世界》严防死守的欧洲(1)

不平等的世界:21世纪杀戮预告 作者:(德)海拉德·威尔则


2005年,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Europaeische Agentur fuer die operative Zusammenarbeit an den Aussengrenzen der Mitgliedstaaten der Europaeischen Union)成立。隐藏在这个冗长刻板的名称下面的,却是一个极有活力的机构,它的任务是更加强有力地守卫欧盟的外部边境。当时约有一百位工作人员参与进来,部署计划,从欧盟成员国以及——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事——非成员国中抽调五百至六百名警力待命,联合承担守卫边界的任务。如今,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拥有二十架飞机、三十架直升机、一百多艘船只,以及完善的科技装备。

由于这个机构的官方名称过于费解,人们便按照法语“frontiers exterieures(外部边境)”的意思,约定俗成地简称它为“Frontex”。当然,这个简称亦隶属计划之中也不无可能。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与诸如欧洲警察总部(EUROPOL)这样的机构密切合作,在非法移民的焦点问题上为地方边境警察提供建议,并且为“欧盟成员国在遣返必须出境的第三国国民的联合行动”方面提供帮助。“必须出境的第三国国民”指的是以任何某种方式抵达欧盟成员国或申根国 后未获得避难许可、必须被送回——官方用语是“遣返”——母国的人。

1995年 3月26日生效的申根协议将申根成员国的边境安全问题置于欧洲的外部边境上。一方面,在申根成员国内部,边境取消,比如从德国到荷兰或者奥地利,人们可以自由通行。另一方面,凡是来自被划归为“可靠”国家的避难申请者,协议的“来源国条款”就要求他们提供受到政治迫害的证据,而“第三国条款”则相反,比如有人想要从非洲的塞拉利昂到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避难,但途中需要穿过德国边境的话,这项条款就规定这些人的目的地只能限定在西班牙,并且永远不允许在德国申请避难。因此,这项条款大大增加了西班牙、葡萄牙和东欧国家的边境压力,而德国的避难申请数量则下降到1995年的四分之一。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从欧盟这个层面就会出现下述问题:面临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目前急剧增长而今后更将猛增的难民潮,如何能比现在更加有效地保护好欧盟的外部边境?

因此,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受命成立,它通过一次规模巨大的遣返所有在加那利群岛登陆的难民行动,初步确认了自己的工作方向。那些难民,大部分借助橡皮艇从西非出发,穿越1200公里的公海,前往大加那利岛或者特内里费岛。他们来自一些生存条件恶劣的国家,有些人因为水库工程而被迫移民,有些人则是为了逃避内战,他们被安排在难民营或者像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这样的巨型城市,同300万人一起生活在既没有洁净水也没有排水设施的贫民窟。他们付出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高额巨款的金钱,从蛇头那里买到偷渡船的座位,而超载的船只往往根本不具备在海上航行的能力,不仅没有回头路,而且极有可能半路丧命。 尽管如此,在2006年,总计有三万人抵达了加那利群岛,这些难民的到来使当地的安全部门和旅游业都大伤脑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