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平等的世界》严防死守的欧洲(2)

不平等的世界:21世纪杀戮预告 作者:(德)海拉德·威尔则


另外一些逃难者虽然选择横穿只有13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但是由于那里复杂的洋流和繁忙的航运交通,风险一点也不比那三万人低。估计有相当数量的难民没有到达海峡对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岸,而即便到那里,他们也无一例外都要被遣返。2006年,大约有3000人在偷渡途中葬身大海——这个数字就连迫切避免“由恶劣的生存条件导致非法入境”的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也并没有否认。

人们无法阻止难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进入欧洲的心愿,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的工作越有力度,难民们就会选择越危险的路线迂回偷渡。因此,保卫边境安全的理想形式自然是将欧盟的边境推移至非洲,在前一站就阻止难民离开非洲大陆。早在2004年10月,当时的德国内政部长奥托?席利就提出建议,在非洲设立难民收容营,就地验证政治避难申请的合理性。这个建议令欧盟成员国的大多数内政部长感到相当不安,随即遭到人权组织的强烈抗议。但是其他解决办法尚未找到,与非洲联盟进行的协调磋商也进展得相当缓慢,如果决意不让这些难民进入欧洲,那么人们面对目前日益尖锐的边境安全问题,就没有任何选择。西班牙的海外属地休达和梅利利亚的情况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随着边境防御设施的加强和加高,难民们想出了更加绝望的手段:攀越围栏。2005年9月发生的群体冲击边境事件中,就有大约800人企图同时强行穿越边境线。

目前能做的是为遭到难民冲击的国家配备先进的科技设备,比如美国在和墨西哥的边境线上部署了价值20亿美元的障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装置可以查出遭到破坏的边境防卫,而这一信息会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最近的边境巡逻警的手提电脑上。人们期望通过这些方法来大幅减少非法越境者的数量,2006年,这里有110万名越境者被捕。2006年9月,美国政府发言人证实了一项计划:将在美墨边境建一道长达1125公里的高科技栅栏,以支持上述安全措施。虽然美墨边境总长3360公里,但是此举是想通过威慑越境者而让他们主动放弃行动。毕竟,边境线上未设高科技栅栏的地段,都是沙漠或是山地,难以通行,而且就算选择从这条路走过的话,也需要步行至少80公里。从1998年到2004年,共有1954人在这条边境丧生。

面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潮,饥饿、水源问题、战争和生存环境的毁坏使得富裕的西欧和北美边境承受巨大压力,情况已不容轻视,而美国和欧洲必须更加强有力地联手才能有效防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变化顾问委员会(WBGU)指出,“目前,有11亿人口无法拥有充足和安全的水源,在世界某些地区,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极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降水不均和水资源不均。”

此外,全世界有8.5亿人口缺乏营养,根据全球变化顾问委员会专家的意见,这个数字将会由于环境变化而急剧增长,因为,可供耕作的土地越来越少了。由此产生的国内分配矛盾极可能导致暴力升级,而它的后果就是人口的非法流动和移民,这也是所谓的“移民焦点”数量增长的原因。全球变化顾问委员会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政策应该理解为“预防性的安全政策”。

假如气候变化引起的难民潮继续增长的话,将会发生什么?随着地球变暖,今后几十年当中,争夺空间和水源的矛盾将对西方世界的社会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盟外部边境巡防协调管理局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先锋罢了。因此,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极端急迫的环境政治问题,它更将成为对于现代社会的最大挑战,它危及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迫使他们集体移民。对于那些故土不复存在、希望在富裕国家讨得一份生存机会的大批难民,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回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