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四章(4)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徐葆光在东渡琉球时,就一心想要澄清以前那些对这条航线及琉球的地理、历史、国情等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为了制做各种图录,他还特意带来了一位中国专家。他一到琉球王城所在地首里,就立即着手研究王府所藏的文献资料,并经常与前面介绍过的程顺则和比程小二十多岁的蔡温①一起讨论问题。蔡温是位仅次于程的年轻学者,也是整个琉球王国时代的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徐葆光先后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研究琉球情况。《中山传信录》就是这样写成的,所以他的记述可信度极高,出版后不久便传入日本,并出现了日文版本。并且,这本书和前面提到的《琉球国志略》,成为日本人在当时至明治初年了解关于琉球情况的最主要来源。书中引用程顺则的《指南广义》,说明了福州至那霸的航线。这条航线与以往册封使的航线相同,都是出福州,向鸡笼头,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的北侧,从赤尾屿至姑米山(久米岛)。但徐葆光给姑米山注上了“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几个字。

①蔡温曾到福州留学三年,专攻地理、天文和气象学,后任王府的执政官。对琉球的产业开发、土木工程等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出自《琉球史料丛书》第五卷的东恩纳宽惇写的“解说”。)

对于这个注解,以前讨论钓鱼岛问题的台湾学者和日本的奥原敏雄等都认为是《指南广义》的作者程顺则本人所注。但我看到的《指南广义》的原著上,没有这样的注解。我认为它是引用者徐葆光所注。对这个问题的考证姑且不论①,但注解不管是程顺则所注,还是徐葆光后加上的,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徐在琉球逗留期间不必说,就是在他回国后也不断地与程交换意见,才写出了《中山传信录》。甚至可以说这部书是两人共同写成的。

①这个考证在《历史学研究》1972年2月号的论文中已做了简要论述。

如果徐葆光将久米岛写成琉球的“西南方界”,那就不正确了。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位于琉球列岛的最西端,而且那里比久米岛更靠南。所以正确的琉球的西南边界应该在八重山群岛。《中山传信录》的作者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把八重山群岛明确地说明为“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他既然知道却仍然给久米岛注上“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注解,说明这个“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镇”,指的是“镇护”国境、村界的“镇”,“镇守”的“镇”。从中国的福州,经钓鱼群岛进入琉球领地必经久米岛。该岛是镇护琉球国境的岛屿,所以说明上用了“界上镇山”几个字。又因为这里位于以冲绳本岛为中心的琉球列岛的西南方,故写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单纯从地理上看,八重山群岛位于全琉球的最西南,所以把它用“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和久米岛区分开来。总之,中国人徐葆光(或琉球人程顺则)用“西南方界上镇山”的注解,说明了久米岛是往来中国与琉球时的国境。这个“界”的另一方是中国,与郭汝霖的“赤屿乃界琉球地方山也”的“界”是同一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