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七章(3)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在生活和工作上与这些岛屿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航海家以及册封使,对岛名的叫法比较统一。“钓鱼”、“黄尾”、“赤尾”是固定的,虽然有时在下面加上了“岛”、“台”、“屿”、“山”等不同的字,或有时将钓鱼、黄尾、赤尾中的“鱼”或“尾”省略了,但意义相同不会弄混。然而,如果与生活关系不密切,只是在闲谈中偶尔将那个遥远的无人岛搬上话题,那么岛名就可能会因人因时而被张冠李戴了。对普通的琉球人来说,这些小岛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也从来没听说过“鱼钓岛”这个官场用语。

据那霸出生的东恩纳讲,“要控”琉球语是“鱼”的意思。但同在琉球的八重山人牧野在《尖阁列岛小史》中却说:“依棍是叉鱼的鱼叉的意思,估计是根据岛的形状起的名。”

孰是孰非,不懂琉球语的我根本无法判断。如果“要控”和“依棍”是同一词义,牧野的说法正确的话,根据像鱼叉这个特征起的名字就不该那么容易搞错。

黄尾屿全岛被蒲葵(蒲葵日语音为姑巴)覆盖着,叫姑巴岛很合适,其形状也不像鱼叉,倒像个巨大的馒头。

钓鱼岛南北短、东西长。岛东南险峻陡峭的山岩直刺蓝天,怎么看怎么像鱼叉。然而形容得最贴切的要算钓鱼岛东侧附近的礁石了。英国人给它起名叫做Pinnacle(尖塔),日本海军译为“尖头”。如果“依棍”是鱼叉的意思,那么可以假设,八重山的渔民在捕鱼时,因受风向、潮流等情况的影响,漂流到钓鱼、尖头、黄尾这一群岛屿的附近,鱼叉形状的尖头礁留给他们很深的印象,他们就给这几个岛礁起名为“依棍”,并非特定是指哪个岛。另外,其中的黄尾屿从中间到山顶全都覆盖着蒲葵(姑巴),所以也把它叫做“姑巴”。这样,这一带不就被叫成了“依棍姑巴甚麻”了吗?(从“尖塔”去钓鱼向西约3海里,去黄尾向北约13海里;黄尾与钓鱼之间距离约10海里,它们构成一个岛群。赤尾在黄尾东方48海里,所以不算入这个岛群。)

但是,如果“依棍”是鱼叉,而“要控”(友昆)是鱼的意思,两个词义不同的话,那肯定是别的想法,对此我也无能为力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