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离德黑兰:一个英雄的自白》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2)

逃离德黑兰:一个英雄的自白 作者:(美)安东尼奥·J·门德斯


他们将发动袭击的时间选在“国家学生日”,国家学生日是为了纪念一年前在德黑兰大学游行示威时被沙赫武装力量杀害的学生而设立的,那次游行活动吸引了数百万名学生参加,而真正的策划者则在庞大人群的掩护下发动攻击。在第一波冲入大使馆的人群中,女性占有绝对多数,这显然也是有意而为,因为在激进分子看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应该不会对女性示威者开火。

部分激进分子还持有自行车锁链、木板乃至铁锤等简易武器。另有少数人持有手枪,这与后来宣称此次袭击完全是非暴力行动的说法相左。

他们的计划是占领大使馆三天,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沙赫和美国的种种不满。就主要目的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攻击行动把温和的巴扎尔甘政府拖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进而削弱它的地位。如果巴扎尔甘派人营救这些美国人,那么伊朗人就会把他及其政府中的温和派人物视为“西方的傀儡”。

***

在进驻使馆办公楼之后,海军陆战队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他们装好子弹,并占据有利位置。肾上腺素不断上升,有的人似乎还渴望一战,其中有一名队员就趴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身边摆满了弹药;他紧盯着窗外,手中的霰弹枪已经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此时,前去伊朗外交部举行会谈的兰根、汤姆塞斯和豪兰正乘车返回大使馆,但途中遭遇了大堵车。阿尔·戈拉辛斯基通过无线电呼叫并告诉他们不要回来。“使馆区一下子涌入了数百人。”他说。这三名外交官意识到,即便赶回使馆,他们可能也无法进去。于是,他们迅速作出了重返外交部的决定,因为在他们看来,在那里准备营救工作是最有效的。

在结束通话前,兰根向戈拉辛斯基交代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千万不要让海军陆战队员开枪。即便有一个人开枪,也可能会引发一场血洗事件。

“那么催泪弹呢?”戈拉辛斯基问。

“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能使用。”兰根回答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