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言批判》文本重复:莫言小说的内伤与内因(5)

莫言批判 作者:李斌


早在1990年,就有人指出莫言已经“疲惫”了;现在我说,莫言已彻底倒了,倒在了因极度宣泄而吐血的路上,有重复的人物、重复的情节、重复的感觉、重复的情境为证,那么,让我们探寻其内在原因。

第一,极度宣泄造成内虚。

成名后的莫言,在“天才”“奇才”“怪才”“鬼才”编织的非理性神话赞美诗中,在伴歌伴舞众声喧哗的叫好声里产生了某种自欺欺人的艺术幻象和错觉,于是小眼睛一眯晕晕乎乎骑上了虎背。这便导致了莫言在颠覆艺术规范前提下创作欲望极度膨胀,一路宣泄一路歌,以此与评论界的喝彩遥相呼应。

有资料显示,这是成名之累。32天完成长篇《十三步》,83天完成长篇《丰乳肥臀》。而反观世界级大师的经典之作,都是深思熟虑几十年精心构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飘》写作10年;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构思10年,写作10年;歌德的《浮士德》更是用整整60年。莫非莫言真是“超一流”的天才?十多年来(1983-1996)300余万字,产量之高,速度之快,都是惊人的,可见,莫言是极度压抑的,极度宣泄的,更是极度内虚的。

也许是异常悲哀地感觉到自己真的太累了,也许是异常惊恐地意识到极度倾泻终会虚空而导致文本重复的危情和恶果,莫言沉寂了两年,“歇歇窝”“喝点自来水”,直到1998年初才发表了新一轮的第一篇小说《姆指铐》,莫言惊喜地称它是个“双黄蛋”。但依我看,即使不是个“臭蛋”,顶多是个“单黄蛋”,弄不好还是个“寡蛋”。小说写一个八岁男孩阿义给母亲买药路上的奇遇和各种心理感觉。他莫明其妙地被人铐在墓地的松树上,而过往行人见此或麻木不仁或欲救不得,最后阿义自己咬断了被铐住的两个姆(拇)指,鲜血淋淋跑回家。小说如同《怀抱鲜花的女人》一样充满了象征和隐喻,但到底象征什么,隐喻什么?是无奈的命运,是人性的善恶,还是成人系统对儿童系统的无礼侵犯?我们无法确知。《姆指铐》显示的还是莫言的故事,还是莫言的风格。

第二,生活视野的局限。

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敏感圈”,即作家熟悉的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创作才华的生活领域。如果离开了这个敏感圈,作家便丧失了其文学意义。试想,如果琼瑶与路遥反串、张承志与王朔换位,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说熟知的生活领地对作家创作至关重要。莫言熟悉的生活应该是当代农村生活和当代军旅生活,因此我常想,过去时态的“我爷爷”、“我奶奶”的生活与莫言终究隔了一层。单靠这样的题材,莫言到底能走多远?维系多久?如果一个作家生活库存日益萎缩而作品又大量问世,那么这些文本只能是作家创作失败的可耻记录,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大有经验教训可总结。这让人想起莫言《猫事荟萃》中的一段话:“看来,‘面壁虚造’真是文学的大敌。近年来被青年作家几乎忘光了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没有过失,事情怕只要没亲身体验过就难得其中真正的味道,调查也好、读档案也好,得到的印象终究模糊。”真是一语破的,这才是生活与创作关系的高见。

第三,野心与才情的脱节。

莫言是80年代小说新潮运动中重要的先锋作家,是寻根派最后一个作家,在国内外广有影响,在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台港地区出版各种选本20余种。但是,莫言灵魂飞翔和精神长旅的最终栖居地绝不止于此。他常以“福克纳这老头儿”自勉,常“把自己想象成超一流作家的样子”,因为福克纳对他说,“要永远梦想,永远定出比你的能力更高的目标”。这是好事,就像士兵渴望成为将军一样。但是,关键在于这个士兵要具备成为将军的潜质,否则就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莫言是有野心的,但大家气不够,有《丰乳肥臀》为证。世纪之交的中国学人从许多领域意欲为中国百年风雨世纪作结,莫言当然不甘寂寞落人后尘,也想以文学的方式对中国百年作结,为天下母亲作颂。但是,由于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巨大落差,野心与才情的严重脱节,其豪情壮志只能化成苍凉、温馨而难圆的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