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言批判》莫言的文学世界略评(18)

莫言批判 作者:李斌


举一例:作为军队培养出来的优秀作家,莫言对战争的“评价”就有待商榷。

他再三再四地强调:“战争中的罪恶应该由发动战争的人来负责,战争引起的麻烦应该由政治家解决。至于人民,不应该负任何责任,因为大家都是受害者。”

如果因“大家都是受害者”而不必负责,那么,即使是发动战争的人,那也可能不要负责,他们有时并不那么有意,政治人物多数时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并不能完全左右局势,自己不免成为“受害人”,即使希特勒这样的,后来也被自己挑起的侵略战消灭,在他是始料未及的,更不是他愿意看见的。

乱世出英雄,各个草头王火拼,草头王许多并非得益者,有时候一个本来的小人物,成了最后的大赢家,收了个满贯。“发动战争的人”不容易找。“不发动战争的人”有时也很恶。

何况还有那些专打着“为民请命”旗号,鼓吹战争、号召战争的痞子与流氓呢?“发动战争的人”由谁裁判?时间、历史。这些很多时候带有滞后性,发动者总会祭立正义的大旗,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

不单战争,不少运动里的人,都深受“运动”之害,多数都有所参与、推动,害人,为人所害,不少的精英都充当“枪手”“打手”,整倒他人后,被人整倒,那么,谁来负责?

面对种种恶势力,有时即使是保持沉默,那都意味着犯罪。

高尔基、罗素、萨特等人,都被他们的政府视为过“敌人”,不再当作“人民”对待,但他们没有沉默,其精神火炬光照千秋。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了的,有多少见诸言行?

为莫言敬服的巴金老人,不是也等大家都能说话后,才出来忏悔、反思的吗?多少的反思和忏悔还那样浮皮潦草,缺乏必要的深度,比起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自可找到差距。

莫言只“痛恨所有的神灵”,犹如“文化大革命”时的“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目标抽象,差不多等于无所指。

回头会发现,他的“张扬个性”或“酒神精神”,都是西来名词,中国本土向来缺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