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言批判》莫言的文学世界略评(23)

莫言批判 作者:李斌


对照看莫言,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借故事进行直接的批判,力图写出各式各样的人的表现、作为,但往往以故事害人性,使内容的真实性蒙受伤害。不少的作品缺乏可信的人性与思想深度。

也许直觉到了这点,他的灵魂才永远在挣扎,在无所寄托时作文,狂风席卷,这种“狂”透露出一种扭曲的爱美、求真、向善的心态,它是一个唯有赤子化、童真化的人,才离不开的臆想的世界。

作为作家的莫言,虽一再声称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却并不“现实”。

不现实的人活在人间,往往都是生活的“失败”者。生活上的“失败”促进作家的情思之力,化激愤为发愤,以作品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没有完全失败。

这种个性心态,从而规定了莫言小说的视角--“童心视角”,以能随心所欲地“愤世嫉俗”“童言无忌”。

“童”者的身份又使得他所要表述的,似出格,其实并未真的出格,走向人性与思想深处,探明历史和现实真相。

和这样的心态相适应,他的语言一贯夸饰、膨胀,有欠简练与紧凑,有的不很雅致,给人粒粒鼓胀、张牙舞爪的印象。

他曾恭维自己,而不失辛辣讽刺地幽默别人道:“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就等于拍了他一个响亮的马屁。”

不过,“吹牛”有可能使自己忘乎所以,小说不单是讲故事,故事很精彩,但只要有几处过分刻意卖弄、斧凿的句子、情节、细节,就会让人倒胃口。

我至今读他最受感动的文章,是他写女人嫁给哑巴的散文,一直推荐给其他朋友看。他的经典集中于那些中短篇小说,他的主要成就在前期都爆发出来了。

从莫言作品的整体高度看,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可疑问之处。

问题归问题,成就归成就,问题再多,不能抹杀他的文学成就。

归纳这些意见,我们能够发现,莫言的问题就在于不够精心,难免粗糙,难免离奇。

《莫言批判》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