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中日“文”辨—中日“文”、“文论”范畴的成立与构造(5)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如上所述,中国之“文”是渐渐由语言学意义上的“辞”向文学演进的。人们对“文”的认识渐渐由实用性向审美性发展,于是,被修饰的“文”与朴素的“词”就有了分别,所以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意也。”明确将“文”与“词”(辞)加以区分。而经过修饰美化的辞,又被称为“文辞”。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清叶燮《原诗·内篇上》解释此句说:“古称非文辞不为功。文词者,斐然之章采也。”更进一步,将“文辞”再加修饰,又有“文采”一词,指华丽的文辞。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云:“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驭文采矣。”又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既有了讲究修辞的“文”即“文采”,也就会有不太讲究文采的“文”,于是“文”又有“文”与“质”的风格之分,并产生了“文质”的概念。从“文”的谋篇布局的角度说,“文”还衍生出了“文章”一词,指有一定体制结构的系统之“文”。“文章”又有不同体裁样式,于是“文”又衍生出“文体”。有了“文章”,并且有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就有了研究它们的学问,称为“文学”。《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文学”是孔子施教的四科之一,到后来,“文学”的内涵逐渐由笼统的“文章之学”向狭义的“文学”转变。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云:“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此处“文学”是广义上的概念。到了清代刘熙载的《艺概》,遂有了“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的分别。从此,研究“文”的“学”才叫“文学”,它有别于作为文史之学的儒学、史学与玄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