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我们需要朋友”(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按照《中俄关系的大情小事》一书的描述,毛泽东89天的行程可以概括为一个“六” 和五个“一”:与斯大林见面六次;为斯大林祝寿一次;在异国过了一次生日;一次答记者问;签署一个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一次短暂的旅游。

在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的当天,斯大林与毛泽东就见面了,并且一见面就进行了热烈的拥抱。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毛泽东提到希望苏联废除1945年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一个新的条约时,斯大林借口这个条约涉及到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而婉拒了。

12月21日,毛泽东参加了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斯大林70岁寿辰的庆祝演出。非常有趣的是,毛泽东的礼物是一车皮山东大葱和一车皮的江西蜜桔,据说送大葱的目的在于化解“怒气”。

12月26日,毛泽东在苏联度过了56岁的生日。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关于签约的事情,在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半个月之久一直没有消息。但是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起色。1950年1月1日,斯大林表示同意重新签署条约。在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里,斯大林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美国杜鲁门总统(Harry S Truman)在1949年底发表的一番讲话,即美国准备放弃台湾。苏联由此判定中苏签署条约不会招致美国的强烈反感,而且斯大林担心由于美国对台湾态度的转变,会导致中美关系趋向好转,因此为了拉拢中国,决定同意签署条约。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有效期是30年,主要内容是界定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面合作,正式确立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不得参加反对其中一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其他措施;缔约一方如果遭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将尽全部力量给予各种形式的援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