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我们需要朋友”(3)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同时,中苏两国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该协定主要针对的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签署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和8月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两个条约直接关系到外蒙古及中国东北的命运。《雅尔塔秘密协定》规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包括,“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必须恢复”,“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之租用旅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需要中苏共同经营等内容。中国国民党政府几经外交斡旋,最终在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基本上承认了苏联的上述权益。而在新签定的这个协定中,苏联同意早日放弃这些特权,中国则同意有一个过渡期。双方还签订了《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苏联决定在1950年到1954年的这五年期间,以1%的年利率给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中苏双方同时还达成了苏联帮助中国建设和改造50个企业的协议。

虽然历经曲折,但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终于为中国找到了一个在当时可以依靠的朋友。

对于在冷战中获得独立的国家,在外交上的选择通常有四种:倒向苏联;倒向美国;同时与美苏对立;保持中立。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选择倒向苏联,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意识形态上的亲近感;二是国家利益的考虑,苏联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双边有几千公里的共同边界,在经济上中国也需要得到外界的援助;三是历史关系的延续,虽然历经反复,苏联采取的是支持共产党的政策,而美国一直支持中国国民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只有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践证明,“一边倒”战略并不完美,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它确实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战略选择。

中苏两国结盟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等也有了良好的全面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