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握手风波”与日内瓦会议(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最著名的“握手事件”

在外交历史上,握手是外交官见面的一个普通礼节,但是在冷战硝烟最浓烈的时期,正常的事情却演绎出不正常的故事,其中日内瓦会议上的“握手风波”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外交点滴。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26日,主要力图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这次会议的背景主要有两个:第一,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一直驻扎在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仍然在延续;第二,印度支那半岛的抗法斗争在继续进行。这是影响当时国际局势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国际协商解决。为此,在苏联的倡议下,决定召开日内瓦会议商讨解决这两个问题,鉴于中国与这两个问题的密切关系,中国被邀请参加了这次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并且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周恩来总理为此专门提出过《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指出中国代表团的工作方针是“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力争不使日内瓦会议开得无结果而散”。

4月24日,周恩来总理率领200余人的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因为这是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如此重大的国际会议上亮相,引起了西方记者的广泛关注,机场记者云集。周恩来展示了儒雅得体的外交风范。在机场,周恩来发表了简短的声明,指出如果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将有利于亚洲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都在期盼这次会议的成功。而且,经过“参加会议者的共同努力和对于巩固和平的共同愿望,将会提供解决上述亚洲迫切问题的可能。”

4月26日下午3点,日内瓦会议正式召开。开幕式结束后,英国外长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请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Molotov)引见周恩来外长,莫洛托夫愉快地答应了,周恩来总理很有礼貌地与艾登握手,这似乎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事实上,参加会议的国家中没有几个是与中国建交的,浓重的冷战气氛仍然笼罩着日内瓦会议,接下来的握手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握手事件,美国和中国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美国版本认为在会议上,周恩来主动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rs)伸出了手,但是遭到杜勒斯的拒绝。但是根据在周恩来总理与会期间一直陪同他的王炳南大使的回忆,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事件。根据王炳南先生的回忆,当时会场上美国和中国代表团距离甚远,没有接触的机会,会见休息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与杜勒斯也没有碰头,所以这个说法是纯属演绎的一个故事。真实的情况是,艾登在担任轮值会议主席的时候,想介绍杜勒斯与周恩来握手交往,周恩来同意了,但是遭到杜勒斯的拒绝。杜勒斯是一个意识形态色彩相当浓厚的国务卿,此举也反映了他个人强烈的反共情绪。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另一个握手事件。杜勒斯参会一个星期后就返回国内,其余的事情交给副国务卿史密斯处理。在一次接触中,周恩来主动向史密斯伸出了手,但是史密斯没有胆量打破杜勒斯的规矩,因为杜勒斯规定在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的成员不能与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握手,所以史密斯没有回应,这是很失外交礼仪的。后来史密斯和周恩来外长解释说他是因为两手都有东西才这样做的,并在以后的会晤中握住了周恩来的左臂,以弥补自己的失礼。一个简单的握手礼节竟然演绎出一个如此流传甚广的故事,也是冷战期间的一个独有事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