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握手风波”与日内瓦会议(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4月27日到6月15日,日内瓦会议进行了第一阶段,讨论的是朝鲜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除了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还有中、美、苏、英、法五个大国,此外还有参与“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荷兰、土耳其等国。

在朝鲜问题上,首先由朝鲜外相提出了关于解决朝鲜问题的三个建议:在全朝鲜范围内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所有外国的武装力量应该在六个月内撤出朝鲜;朝鲜半岛问题的相关各方应该创造一切条件保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与发展。朝鲜的建议得到中苏两国的支持,但是遭到了美国和韩国代表的反对,他们主张要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解决问题。而中国、苏联和朝鲜的代表都认为,因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中是交战一方,因此它不可能以中立的面目出现,应该由中立国组成国际委员会来监督选举。这一论点是有依据的,在当时的联合国框架之内,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主导地位,事情交给联合国处理在当时就等于交给美国处理,这很难保证朝鲜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由于两个阵营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会议在朝鲜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决议。6月15日,美国牵头的参与“联合国军”的国家发表了共同宣言,指责共产党国家的代表拒绝在联合国框架之内解决问题,因此研究朝鲜问题没有任何的用处,试图把会议没有达成协议的原因推给中国、苏联和朝鲜。为此,周恩来总理在会议的发言中建议与会各国采取措施巩固朝鲜的和平,进而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并建议参与会议的各国达成“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周总理的建议甚至得到了英国与荷兰代表的赞成,但是最后由于美国代表的反对,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随后,日内瓦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即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会议的参加者除了五大国之外,还有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的保大政府、老挝和柬埔寨。会议的倡导者苏联代表莫洛托夫非常担心日内瓦会议最终无果而终。但是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的积极促动最终使会议峰回路转。在会议进程中,周恩来总理与苏联和越南代表积极配合,并争取英法等国代表的支持,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艾登别墅与艾登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外沟通。同时,周恩来总理兼外长还利用休会的时间到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协调立场,成为会议上“最忙碌的人”。7月21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方代表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从而结束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法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战争,为印度支那地区带来一段时期的和平。美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

日内瓦会议历时三个多月,虽然在朝鲜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是为当时的印度支那半岛带来了和平。而且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展示出来的和解精神,周恩来总理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展现出来的外交智慧,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如一则评论中所说,正是中国使“外交变成了艺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