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炮击金门事件”中的中美苏三国博弈(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炮战背后的大国博弈

金门炮战一开始,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强烈反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驻扎在亚洲的美军迅速完成作战准备,同时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加入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几天后,台湾海峡附近集结了7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1个潜艇集群和20多艘后勤补给船只。美军第46巡逻航空队和第1海军陆战队也被调到台湾,美军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在台湾南部登陆,美国一些本来准备投入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也被吸引到台湾海峡地区。

艾森豪威尔怀疑中国大陆炮击金门背后有苏联人的支持,他这样想是有着充分理由的。1958年7月底,赫鲁晓夫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会谈,随后双方公开发表的公报称,中苏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中苏之间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和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尤其是因为两国国防部长都参加了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会谈,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在看到公报后,一致猜测中国可能会在沿海岛屿,甚至对台湾采取某种行动。赫鲁晓夫走后不久,毛泽东就下令炮击金门,这更加重了美国政府高层的疑虑。

艾森豪威尔政府坚信“多米诺骨牌理论”,由此推断,如果丢掉了金门和马祖,那么接下来他们还将失去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韩国,进而威胁美国的根本利益。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公开声明:必要时将会协助台湾方面协防金门和马祖。杜勒斯甚至说:“我们的武器库中有那么多原子弹,留着有什么用?”

可艾森豪威尔毕竟还是担心卷入中国内战,尤其是与苏联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在向台湾当局提供了“响尾蛇”导弹和大口径远程火炮的时候,美国军舰都是在距金门岛三海里以外抛锚,由国民党士兵卸货后运抵金门,这反映出美国试图与这场战争保持一定的距离。

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当天,杜勒斯就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公然宣布美国政府将会派兵协防金门、马祖。不过,杜勒斯同时向中国政府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