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中印边境战争(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印边界的西、中、东三段都有争议地区。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三万多平方公里,中段争议面积约为2100平方公里,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为九万平方公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

中印边界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边界线,将中国藏南地区约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历届中国政府对麦克马洪线都未予承认,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西段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这是没有异议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通过阿克赛钦地区修建新藏公路,印度政府却提出抗议,直到这时,中国政府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的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到中国新疆进行探险旅行,他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之地,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版图。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朝政府,历代中国政府甚至不知道这件事,更不用说承认这条非法边界线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殖民者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就逐渐蚕食中国藏南地区。英国殖民印度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英国人也只是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印度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50年初,印度军队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度已经完全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西藏门隅、洛隅和下察隅地区,还设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辖。

1949年后,新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府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在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但这种忍让进一步助长了印度的气焰,印度政府居然在中印边界西段也提出领土要求。1958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中方提交一份备忘录,声称新藏公路经过的阿克赛钦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此予以断然拒绝。

印度政府以勘界为名,跨过麦克马洪线进一步蚕食我国领土。在西线,开始派军队进入我国领土。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军队在1959年8月25日爆发了第一次边界冲突,10月下旬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