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中印边境战争(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1960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在不进攻中国阵地的情况下,插入中国哨所之间的空白地带,尽可能地向中方领土推进,对整个边境地区实施实际占领。

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方案。周恩来向印度方面提出,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西方殖民者造成的,中国政府建议,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双方应暂时维持边界现状。但尼赫鲁拒绝了中国这一让步巨大的方案,继续推行“前进政策”,忍无可忍的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

达旺之战

在印度陆军总部会议上,尼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他的企图是:如果印度长期军事占领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并进行经济开发和行政管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国际社会默许下的既成事实。

1962年10月22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为了谋求和平谈判、友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曾经一再表示,在东段,我们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是我们不越过这条线。可是印度政府把中国政府这种极大忍让看成是软弱的表现,竟得寸进尺越过所谓麦克马洪线,进一步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向我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样,印度政府就最后破坏了这条线的约束。中国方面现在正式宣告:为了防止印度军队卷土重来,再度发动进攻,我边防部队在自卫战斗中,没有必要再受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约束。”随后,中国边防部队发起了反击印度侵略者的自卫反击作战,也在事实上否认了麦克马洪线。

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达旺之战值得一提。达旺是六世达赖的故乡,在藏族民众心中是一块圣地,同时也是门隅地区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历来在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印军侵入门隅地区后,将达旺建成重要的侵略据点。由达旺向东南经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有一条公路通往印度的提斯浦尔。达旺不仅是侵占棒山口、冬门拉地区印军的后方基地,向西北还可以支援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作战行动,对印军右翼也能起到保护作用,战役战术地位十分重要。

10月22日,总参谋部下达了“相机占领达旺”的指示,决定收复达旺,进入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作战。25日,中国军队进驻达旺,重新收复该地区。在10月25日至11月18日期间,我军在收复达旺后立即开始修筑从错那向达旺的公路,22天时间里就在喜马拉雅山上开辟了一条可以通行汽车的公路,大量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为邦迪拉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