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花很长时间决定一件事,好还是不好?(7)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作者:(日)近藤大介


2012年10月,亚洲最大的电子展“CEATEC JAPAN2012”在日本东京拉开了帷幕。在出展期间,夏普发布了最新型液晶电视,但却遭到了各方的诟病。我的一位记者同事前往展览现场采访,回来后,他竟然说“根本看不出(夏普的电视)好在哪里”。而且,相比较韩国LG同类型电视的17万日元售价,夏普竟然开出了30万日元的标价——可想而知,夏普的电视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第三家——索尼公司也同样面临困境。2012年9月的中期决算结果显示,索尼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4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虽然该公司希望在年终决算时,能够“时隔5年,再创黑字”,但是,如今索尼在电视产业方面已经出现了巨额赤字,数码相机的财年计划销售量也由1800万台下调到了1600万台。所以,索尼希望“时隔5年,再创黑字”的梦想,极有可能成为南柯一梦。

最终,在2012年9月的中期决算中,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都遭到了重创——与上一财年同期相比,松下电器公司的营业额缩减24%,夏普公司缩减41%,索尼公司缩减25%。

曾几何时,一提到数码家电,人们一定会想到独占世界市场的日本企业。可是,如今日本的数码家电制造商竟然都落得如此田地,这到底是何缘故?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在世界各大家电制造商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在保证一定水平的技术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韩国三星、LG,以及众多的中国的企业都选择了这条路。

其二,不停地开发独具魅力却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产品,无论价格多贵,都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美国苹果公司就是在这条路上的“前行者”。

可惜的是,日本的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没有选择走哪条路,而是选择游走在两条路之间,然后眼睁睁地看着顾客渐渐远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机械死板的组织结构,依然沉浸在曾经“成功的余韵”中无法自拔。这就是典型的“日本病”。

如果有机会接触日本松下、夏普、索尼公司的员工,您就会发现,他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官僚。明明自己公司经营状况已经恶劣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地,但是他们却只考虑自己如何发迹,然后在公司内部展开围绕权力的明争暗斗。这些公司曾经都为创造令世人震撼的商品而不断努力。可是,如今他们都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正确轨道,并且在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

在“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总裁都在一脸苦涩地召开记者见面会的同时,11月1日,韩国三星电子43周年庆典活动在韩国首都首尔隆重举行。开幕式上,三星电子CEO权五铉高调宣布:“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三星电子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实际上,目前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股票市价总额仅为2兆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而三星电子一家公司的股票总价就已经到达了14兆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2兆元)。所以,也许三星并没有把日本的企业看作是竞争对手。

日本的家电制造商到底能不能走出“日本病”的阴影呢?难道非要到这些企业被他们同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所收购的时候,才能有所改变吗?虽然这是一个悲观的看法,但是日本企业的“日本病”的确已经病入膏肓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