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病毒循环》特百惠与理家会模式:病毒营销的雏形(5)

病毒循环 作者:(美)亚当·潘恩伯格


经销商们也鼓动身边的朋友举办聚会,利用不同主办者各自的社交网络,在不同交际圈内培养大批消费者。此外,经销商还会邀请贡献显著的聚会主办人一道加入特百惠的销售队伍。

在公共广播电视服务频道(PBS)上劳里)·卡恩—莱维特(Laurie Kahn-Leavitt)制作的纪录片《特百惠》(Tupperware)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拉芠·韦伯(Lavon Weber)回忆起当初同离家半里地的邻居一道在堪萨斯州的胡果顿地区(Hugoton)的创业经历时曾说:“我们每天在当地联系两三场聚会。后来我妈妈跟我说她也想办聚会,我小姑也是。有时候去教堂都会有人问:‘听说你在卖东西?’我就会说是啊,他们便主动要求给我办场聚会。”正所谓管中窥豹,这样的细节极好地体现了当年特百惠势如破竹的发展速度。

推荐人模式

作为一门生意,特百惠的成长具有多样性。在社交网络的作用下,不仅顾客人数和理家会数量都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销售人员的数量也不断翻番。理家会数量的增长带来的不仅是顾客数量的递增,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销售人员加入,从而再次拉动了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购买特百惠产品的人越多,愿意销售特百惠产品的人就越多。这样一来,相比坐在公司总部数量固定的电话销售人员,特百惠更像是拥有了一支人数过万、随时待命的销售队伍。怀斯太太在书中写道,每一场聚会“都要确保三方面获利”,其中包括:出售产品和“联络聚会”的销售人员、“以殷切的服务和热情保证了聚会成功”的主办者和“享受社交聚会”的客人。

病毒式营销的策略完美地利用了那些赋闲在家、身强体健,而又热爱社交的家庭妇女们的业余时间。聚会上,经销商们完成了销售任务,主办者享受了当女主人的乐趣,客人们除了玩游戏、拿免费的手袋、分享有关邻里亲属的八卦外,还能出点小钱帮助朋友维持生意,买回一件当时口碑颇佳的产品。这真可谓是一种人人获利的三赢模式。

美国第一场理家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其目的是为了推销“怀艾弗”牌(WearEver)铝制厨具。由于在某些地域偏僻、商店稀少的农村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理家会成为吸引女性顾客的绝佳方式。

据文化历史学家、《特百惠:20世纪50年代美国塑料产品的希望》(Tupperware: The Promise of Plastic in 1950s America)一书作者埃里森· J ·克拉克(Alison J.Clarke)称,直销模式之所以能在大萧条时期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高失业率迫使失业人员转向从事“低资本、低技能、低学历”的临时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