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都知道“愿景”重要,却整天忙于“事件”

创业教我的50件事 作者:王文华


14 都知道“愿景”重要,却整天忙于“事件”

认识这“五层楼”后,猜猜看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忙的是哪层楼的事情?

没错,是一楼。

一楼车马喧嚣,终日沉溺其中,我们就没时间,也懒得往五楼爬。想爬,也爬不动。

在一楼中,我们整天忙于“事件”:抱怨今天下雨、追踪产品的上市日期、抓另一半劈腿,拼这一季的营收数字。这样沉迷于“事件”的公司或个人,很难取得持久成功。

因为“事件”像疼痛,是病征。“愿景”像肿瘤,是病灶。“事件”当然要处理,就像疼痛必须注意。但若整天只忙于“事件”,就像疼了一个月还在猛吞止痛药,而不去看医生。

我们都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荒谬,但在工作、爱情中做了很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却浑然不觉。只管事件,不管愿景,最后都变成不知为何而战的佣兵、不知飞向何方的无头苍蝇。

人倾向于先忙“事件”,再想“愿景”,也不全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人性就是如此。因为“事件”具体,“愿景”抽象。“事件”可以很快搞定,“愿景”往往需要慢慢探索。所以为了那份虚幻的充实感,我们让自己整天困在喧嚣的“一楼”,在不断重复、永无休止的“事件”中挣扎。没看到其实只要在“三楼”(结构)、“四楼”(心态)、“五楼”(愿景)略作调整,“一楼”(事件)、“二楼”(模式)的问题就轻松、永远地解决了。

比如,公园里有人乱丢垃圾,里长 派人在现场巡逻,抓乱丢垃圾的人,这是从“事件”的层次解决问题。事实上,里长只要在“结构”的层次略作调整,装个垃圾桶,问题就解决了。

若是里民能从更高的“心态”上进行调整,了解乱丢垃圾是没公德心的行为,那么连垃圾桶这个结构也不需要了。

比如,要鼓励民众多走楼梯,少坐电梯,方法就是在电梯旁边贴个标语“多走楼梯,有益健康”。这就是从“事件”的层次解决问题。

瑞典斯德哥尔摩 Odenplan地铁站想到一个办法:把楼梯做成钢琴琴键的样子。不只是外形,还包括功能。一踏上楼梯,就发出琴键的 Do调。往上踏一格,发出 Re调。这下子,走楼梯变得有趣,大家就愿意走了。这是从“结构”的层次来解决问题。他们找出了大家不愿走楼梯的系统化的原因(既累又无趣),改变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